团城位于北海南门西侧,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它原是太液池(北海)中的一个小岛,岛四周砌圆形城墙。金代为太宁宫的一部分。元代时,太液池也成了元大都的皇城中心,此时团城名为圆坻,亦称瀛洲。至元元年(1264年)在其上建仪天殿;明永乐十五年 (1417年)重建,改名承光殿;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承光殿毁于地震,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扩建,成此规模。团城高4.6米圆形城池,面积45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小的城堡。
从入口拾阶而上,经过罩门沿蹬道登上团城。团城不大,转身回望便可将主要殿宇一览无余。城池上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团城上殿宇堂皇别致,松柏苍劲挺拔。承光殿是团城的主体建筑,大殿呈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推出单檐卷棚式抱厦一间;红柱金瓦绿剪边,飞檐翘首,宏丽轩昂。
古堡城池虽小,却深藏三大国宝。
一宝镇城玉瓮 “渎山大玉海”。团城院中有一玉瓮亭,亭中有元代遗物玉瓮 “渎山大玉海”,雕成于至元二年(1265年),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体形最大的巨型玉雕,经考证由产自南阳的杂墨色整块独山玉雕刻而成。瓮身刻有波涛汹涌的大海,浮雕海龙、海马、海猪、海犀等出没于波涛之中,栩栩如生。元世祖忽必烈曾将玉瓮放置琼华岛广寒殿中,传说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其口呈椭圆形,通高70公分,周长493公分,重约3500公斤,可贮酒三十余石。明代广寒殿倒塌,玉瓮失落民间。它辗转流落至真武庙道观中,被道人当作腌菜缸使用。清乾隆十年(1745年)发现后,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瓮亭,将玉瓮陈设于亭中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玉瓮厚重古朴,气势雄浑,实属元代难得的玉雕精品。
二宝伤痕白玉佛:团城的主体建筑承光殿内供奉着一尊白玉佛,清代时来自缅甸的释加牟尼佛坐像。相传这尊白玉佛是光绪二十四年(1989年)明宽和尚从缅甸募化而来献给慈禧太后,供奉在这里。玉佛高1.5米,用一整块白玉雕成,洁白无暇,面容慈祥,头顶及衣褶镶嵌有红绿宝石。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劫掠,玉佛左臂被刀砍伤,至今刀痕清晰可见。不过现在游人只能站在殿外欣赏,无法看清这一细节。
三宝将侯古树参天:白袍将军和遮阴侯,团城古树虽多,最出名的却是被乾隆封过将侯的二棵树。白袍将军:相传植于金代的白皮松,威武挺拔,气宇轩昂。洁白的树干在阳光下闪着银光,就像身披着白色战袍的将军,守卫着承光殿和团城,乾隆皇帝封此树为“白袍将军”。
遮阴侯:为二针一束的油松,相传为金代所植,距今800多年,树高10余米,枝叶苍翠繁茂,苍劲挺拔,顶圆如盖。相传,一年盛夏乾隆来团城游玩,大汗不止,官人摆案于树下,就坐乘凉,此时清风徐来,顿觉暑汗全消。乾隆十分高兴,当即封此树为“遮阴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