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人们的休闲与工作的边界逐渐模糊,旅居大流行,能够带来深度休闲体验的高品质度假旅游是旅游发展新阶段的需要。

03
打造网红好去处
保障安全是旅游活动中的核心要素,类似四川彭州龙漕沟山洪爆发导致游客“七死八伤惨案”等“致命打卡地”事件的发生,显然是自然资源有特色却严重缺乏安全保障的结果。
而另一方面,不断涌现的野生网红打卡地也代表着一个个旅游消费圈层的形成,它们以特别的方式呈现了供需之间的差异,对文旅产品研发和供给、文旅行业服务水平提升和口碑树立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在自然文化资源、法规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想要提供更加安全的类似产品来疏导、满足需求,引导形成新“野生”休闲胜地,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视觉冲击力”
视觉需求或者说拍照需求如今成为了网红地旅游者的首要需求。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流行,削弱了阅读长篇文字的生活场景,强化了短平快的阅读模式,图片视频的强存在感,引发了新型旅游动因的出现。
人们在作出旅游行为决策前,会有意或无意地被社交平台中的图像吸引;随后进一步在社交平台或垂直类网站进行相关信息搜索和咨询;然后决定是否展开实地旅行;在实地旅行之后,又会将拍摄的视频或图片在社交平台进行分享,而发布的照片可能会对潜在的游客产生视觉刺激,新一批的游览者将依照前述逻辑环节展开新一轮旅游行为,由此形成闭环。这其中,视觉冲击感基本上影响着用户旅游行为展开的每一个阶段。

可以利用当地地理、文化等资源打造机位式打卡地。例如风光式机位地,借街景、建筑的借景式机位地等。还可以利用色彩打造视觉感和氛围感,如大面积的纯色、撞色运用等,让传统街区、建筑、风景区焕发不一样的吸引力。
2. 因势利导,形成安全的大众市场的小众产品
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但要厘清的是,大众旅游指的是市场趋于大众需求,绝非大众化产品。作为旅游产品,越小众、越特质、越个性才越有吸引力,这是由旅游业基本属性决定的。
旅游产品供给可以以野生网红点为启发,因势利导,在加强安全保障之上,抓住“新”“奇”“特”的要素——一些见所未见的“新”事物,如中国首家辣条博物馆、世界上最大的熊猫雕塑等等;创意满满趣味十足的“奇”体验,如颠倒艺术馆、上海的超级植物公司等等;与同类产品不同的“特”项目,如将温泉做成火锅的融汇温泉、与普通服务区不同的阳澄湖园林服务区等等。
3. 完善配套服务,关注有人气的“野生”网红
我国的温泉、山地、冰雪等休闲资源优势明显,很多有人气的打卡地还没有正规的开发干预,各地可以适当评估这些资源,完善当地的旅游配套服务,做好适度的开发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