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旅游知识

总台记者看世界|披红戴绿下山过冬,瑞士有个和牛有关的节日叫做“赶牛下山”

常驻编辑 旅游知识 2022-09-25 瑞士   总台   阿尔卑斯   日内瓦   记者   瑞士人   山民   牛群   牧民   山区   节日   世界

总台记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总台驻日内瓦记者张婧昊。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地处阿尔卑斯山区,瑞士人爱牛爱生活,今天我就同您聊聊当地一个和牛有关的传统节日。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入冬前,瑞士山区的牧民会把在阿尔卑斯高山牧场野外放养了半年的牛群赶下山,让它们在温暖的牛圈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每到这一时节,牧民们身穿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并把自家的牛打扮得漂漂亮亮。浩浩荡荡的赶牛队伍走在山间,牛铃清脆作响,形成了瑞士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赶牛下山”。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牛儿们悠闲地走在公路上,此时它们才是道路的主人。迎面偶遇牛群的车辆会自觉停靠在路旁让行,车里的人还与牧民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披红戴绿的牛儿也会不时瞥一眼停车拍照的路人,它们淡定的举止表明对这一切似乎早已司空见惯;而牛群队伍后面的车辆也都不争抢,就这么慢慢地跟着。蓝天白云与青山碧草之间,眼前的和谐仿佛放缓了时间。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驱车行进上山,一路上最感染人的是牧民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或挥舞着手杖赶着牛儿,或驾着马车带上孩子们,无论男女老少,那份灿烂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快乐,是真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半山腰临街的旧货店也与别处不同,卖的多是山民们生活、放牧的日常器具,以牛铃和大铜锅为主。如果路过一个小村庄,就可以看到四乡五邻的人们欢聚在一起,庆祝这个属于瑞士山民自己的节日。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每年这个时候,村子里都非常热闹,除了可以品尝当地人自制的奶酪、蜂蜜和特色点心外,还能在节日市场上买到各式牛铃、赶牛手杖、带有浓郁阿尔卑斯山区特色图案的镂空工艺品,以及皮包、皮帽等牛皮制品。同时,村里人还会请阿尔卑斯长号吹奏者前来助兴。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提到瑞士的牛,就还要特别讲一下它们脖子上的铃铛。牛铃可谓瑞士的标志物之一,无论走进哪家卖特产的小店,都少不了各种样式、花纹精致的牛铃。真正放牧的时候,牧民会给每头牛都戴上铜质牛铃,以防牛走失。这样一来,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不时随风而来,给宁静的阿尔卑斯山区美景增添了悦耳音色。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不仅如此,牛铃也已成为瑞士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赶牛下山”这样的传统节日里,有时还能在街头看到牛铃表演。几人一组排成队形,边走边把沉重的铜质牛铃有节奏地挥舞摆动,或轻或重的铃铛声里也就有了艺术的味道。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 张婧昊 摄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瑞士人对牛可以称得上是“溺爱”,据说这个国家有着世界上最严格的法律保护动物权利。这里的牛,每一头都有自己的名字;夏天散养在外,只有晚上才回家挤奶睡觉;冬天则集中在牛舍圈养,法律甚至规定,冬天圈养的牛每天必须有超过一小时的放风时间。待冬去春来,人们还会再将牛群赶上山放牧,便是一场同样精彩的“赶牛上山”节,而这种原本再平常不过的山区季节性轮牧方式在热爱生活的瑞士人身上逐渐演变成了两场阿尔卑斯山间最盛大的庆典。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上是总台驻日内瓦记者张婧昊在当地的观察。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本期《总台记者看世界》作者:总台驻日内瓦记者 张婧昊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出自中国之声专栏《总台记者看世界》)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监制丨李天娇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记者丨张婧昊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编辑丨杨博宇DUI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梅花手表怎么样(瑞士梅花手表回收价格)
  • 雷达表怎么样(瑞士雷达女手表)
  • 瑞士是哪个国家(瑞士这个国家怎么样)
  • 瑞士哪里的(中国瑞士是哪个城市)
  • 买表去哪里(去瑞士买什么表最划算)
  • 瑞士是哪个洲(瑞士几个州)
  • 赵文卓为妻庆生秀恩爱 一家五口唯长女缺席
  • 瑞士雀巢工厂查获逾500公斤可卡因 当地警方查到什么?
  • 瑞士雀巢工厂查获逾500公斤可卡因 远离毒品!
  • 先在瑞士染新冠退赛、又遇石宇奇神秘消失,中国羽球战汤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