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关风学凑到我身边低声催促:继续走,不要停。当我们心惊胆战地移动脚步继续行进时,狼群立刻尾随跟进;我们再次停下,狼群又停了下来。这样反反复复几个回合下来,我心中产生了疑问:狼为什么跟踪我们?又为什么迟迟不对我们发起攻击?它们究竟想干什么呢?……
我们七个人所有的反击武器,只有两根皮带和一套修理工具包。皮带只有我和关风学有;工具包是在培训班上发给每个连一套,包内装着几只扳手、两把改锥和一把钳子。这些“武器”要对付穷凶极恶的狼群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尽管如此,我还是让身后的知青车长悄悄地把工具传给了每人一件。
对面的马鞍山已隐隐约约地出现在眼前,再走五、六公里就到连队了,狼群仍然紧跟不舍。就在此时,走在队伍中间的两名女知青车长可能是过度紧张,两人越走靠得越紧。一不小心,相互绊了个跟头,双双摔倒在雪地上,肩上的军用背包压在了身下。与此同时,突然听到几声刺耳的猫叫声……
原来,她俩下午离开团部招待所时,把两只养了好几天的小猫装进了背包,准备带回连队对付宿舍里整天折腾的老鼠。我听到猫叫声突然茅塞顿开:“快把猫放出来,狼是冲它们来的!”我大声命令两个女车长。她俩不知所措地把两只小猫从背包里掏出来,我迅速抓起小猫向身后雪地里抛去,狼群奇迹般停了下来——一场危机就这样解除了。夜幕降临时分,我们丧魂落魄地回到了连队。
两只小猫引来一群狼穷追不舍,真是匪夷所思。事后不长时间,我见到了好朋友德勒格尔(当地牧民),向他讲了那次经历。他告诉我,冬天狼会以家族为伍集体行动,它们虽然看不见猫影,听不到猫叫,但它们能闻到猫的特殊气味。狼的嗅觉能力比狗高两、三倍,通常一公里之外就能嗅到各种动物的气味。对发出气味动物弄不清、得不到,狼决不放弃。
过了很长时间,我仍然想:狼为一种气味、为两只不够塞牙缝的小猫,坚持跟踪几公里,它不愧是草原上的精灵,锲而不舍的典范和攻坚克难的勇士!
掏 狼 崽
那是一九七三的春天,嫩绿的草芽刚刚从黄草丛中露出了头,马鞍山上的白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零零星星地散落在山坡上。
有一天吃过午饭,机务排的赵英群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架子山的北坡上有个狼窝。他说前几天曾两次看到有狼在坡下的荆棘丛中活动,当他提着枪去寻找,却见不到狼的踪影,后来在坡上的几块巨石后面找到了一个直径有三十公分的洞口,肯定是狼窝。
狼窝是个什么模样?狼是怎么在窝里繁衍后代和避寒躲难的?这还真是个迷。赵英群是从呼和浩特来兵团的知青(连队唯一留守当地未返城的知青),平时爱开个玩笑,调侃奇葩故事水起风生,张口即来。我半信半疑地激他:“现在我俩去看看。”听我这么一说,他出门拿起了一把铁锹应了声:“走就走!我能骗你吗?”

那个地方距离连队少说有四五公里,我俩急步快行,不一会儿就赶到了那片荆棘丛附近。正当我们兴致勃勃地靠近那几块巨石时,远处一只白黄色的母狼,快速穿过荆棘丛,向我们冲过来。看得清楚,狼的嘴里还叼着一只猎物,好像是只旱獭。我俩停住脚步,母狼继续逼近。我提醒身边的赵英群:狼是铜头、铁腿、麻杆儿腰,要瞅准狼的腰部下手。母狼离我们不足一百米时,突然停了下来,它把嘴里的猎物放在地上,站在原地死死地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