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替代橡胶区域还分布着成片的玉米地,目的是为了保持水土。“消碳庄园”的主要目的是抵消一部分碳排放,同时可以一定程度上丰富地表覆盖物,这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在果树还比较小的时候,如果地表植被少,水土流失会比较严重,当地村民就在果园地里套种一些适宜的短期作物,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地表的水土流失。”曹大藩介绍。

在坚果的收成上,去年勐养镇新建了此区域最大的一个坚果初加工厂,坚果在产出之后就可以直接送去厂里进行加工。
养蜂产业也是消碳庄园项目的一部分,但它并没有完全产业化,而是农户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补充。比起种植橡胶,养蜂要轻松许多。曹大藩介绍道,养蜂十天内只需要两到三次的管护,按一家拥有十箱蜂箱计算,每次管护需要的时间在2小时之内。蜂群状态好的情况下,一个蜂箱可以产蜜15-20公斤,企业的保底收购价是50块钱一公斤,一个蜂箱产量好的话可以给村民带来750-1000元的收益。

养蜂也给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变量。在村落里不同的蜂箱上,铺盖着不同的设备,有的是树枝,有的是铝膜板。有些村民不常上网,就因地制宜地拿树叶和树枝放在蜂箱上遮蔽风雨。王少宽是村庄里的年轻人,也是“养蜂1组”的组长,他常常上网学习养蜂知识,还会和网络上的养蜂博主互动交流,因此,他有着最齐全的养蜂设备,工具和蜂巢板也是用最好的。
“养蜂防象”是当时项目发起方的另一个用意。曹大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蜂防象”在非洲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实践成效,然而在亚洲地区,泰国、印度以及斯里兰卡,虽然都做过一些尝试,但成功率很低。“通过前面一年时间的调研,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针对本地的养蜂防象方法论,希望能在今年或明年推动实验落地,如果成功率较高,就会考虑和当地政府与保护部门合作推广。”
倒淌箐村里还安装着一个装机量为16KW的光伏发电板。光伏发电板产生的电力除供给村民使用外,余电已经完成并网。

虽然名为“消碳庄园”,但是从人象相处和对村民的影响上看,它似乎已经超出了消碳的范围,而是探索农业生产社区如何与自然达到共存。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北京代表处项目主任马晨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跟生活在城里的人比起来,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非常低碳了,同时把他们已有的生活方式进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太古可口可乐表示,到2025年,其计划在全国陆续打造5座“消碳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