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民间博物馆更早进入“旅游圈”的是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2016年,建设路21号破茧成蝶。依托“工业遗存”,以“文化创意”为主题,在保留工业建筑钢筋铁骨的同时,将厂房的高大空间、框架结构等特点与现代建筑艺术相结合,改造成游客争相打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此后,银河运动公园、六〇三文创园、“建设汉江”文化创意园等一批文创园层出不穷……工业文化与休闲旅游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全面提速。2020年,襄阳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该馆总建筑面积54289平方米,设计藏书能力450万册、阅览室座席3000座,日均接待读者能力为5000人次。建筑主体以智慧树为设计灵感,体现北宋书画名家米芾“城市山林”的哲学思想。襄阳市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新馆位于襄城凤凰山冲,三面环山,环境优美,建成后不仅是襄阳重要的建筑地标,还与周边习家池、唐城、岘首亭、伏羲雕像等景区、景点相呼应。位于东津新区的襄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也在加速推进……大型公共文化场馆的提档升级,必将为襄阳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强配套,汇聚创新发展新动力
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深度相融,涉及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政策、资本、产业、市场,从“牵手发展”迈向“深度相拥”。
襄阳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146.9亿元增至2020年的200.73亿元。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2021年,襄阳旅游接待人次、接待收入分别为6338.09万人次、496.47亿元,与2019年相比呈现出“复元打平”态势。
去年,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中国银联湖北分公司发放总价值45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本地市民以及外地来襄游客持券在襄阳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星级旅游特色餐厅、星级农家乐、旅行社、市域文化产业园等消费享满减优惠。这是该市首次采用线上发券的形式发放文旅消费券,用经济杠杆搅活文旅消费“一池春水”。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去年,襄阳首次启动星级农家乐、旅游特色餐厅评定,彰显文旅特色、服务文化旅游的63家餐饮单位脱颖而出。今年,第二轮星级农家乐、旅游特色餐厅评定启动,餐饮单位“争星”“升星”热情一浪高过一浪。
襄阳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唐城景区、襄阳古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襄阳北街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近年来,文旅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融合发展新引擎动力澎湃。
谋篇布局,把舵定向。今年,《襄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文化赋能工程、文旅项目强基工程、文旅产业延链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被写入三年行动方案。全市上下正朝着“到2024年,旅游接待人次超过80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7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的目标阔步迈进。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