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着,远古时候的人们,沿着澜沧江,将茶树种子、枝条或是树苗在澜沧江流域传播,然后越传越远。
为顺宁大叶茶叫好的徐霞客
让人想不到的是,地理名家徐霞客对凤庆大叶茶亦大为赞誉。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从右甸(今保山市昌宁县)到顺宁(今凤庆)高枧槽(今大寺乡马庄村),夜宿高枧槽村梅姓老人家。
围炉夜坐中,梅姓老人用“百抖”法,为徐霞客煎烤出太华茶待客。

徐霞客细品太华茶后,顿觉神清气爽。
于是,他在游记中留下了“宿高枧槽梅姓老人家,梅姓老人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之佳话。
太华茶,其实就是现在很多凤庆人最爱喝的百抖茶。
它具体做法就是,用凤庆当地产的大叶茶,用陶罐在炭火上烤制,当茶香四溢时,用沸水冲泡即可。“炭火+陶罐+大叶茶”,是成就太华茶香气四溢、神清气爽的必要要素。
2022年10月,继徐霞客访问高枧槽村383年后,我有幸跟随“临沧凤庆红茶节暨茶马文化推广周”活动组委会,和全国各地茶商、凤庆茶企一起实地探访大寺乡马庄村。

凤庆,百抖茶成大寺乡马庄村村民日常茶饮
现今的大寺乡马庄村,其实是徐霞客曾经到访过的高枧槽村。
村口的参天古树,让人印象深刻;村外的山里箐里,处处满植大叶茶林、核桃树等。

凤庆,大寺乡马庄村村口的大青树

凤庆,大寺乡马庄村村口的大青树
时至今天,大寺乡马庄村的村民,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把炭火上烤制的百抖茶,视为日常茶饮。


大寺乡马庄村委会老君山组村民、今年75岁的施太忠,最擅长讲“徐霞客与百抖太华茶”的故事。
只要他的故事一开讲,施太忠周围立马听者无数。
这是一个有茶有故事的地方。
为凤庆开创滇红时代的冯绍裘
在国人心里,中国机制茶之父冯绍裘先生,是利用凤庆大叶茶优势、为凤庆开启全新滇红时代的泰斗级人物。

回溯过往,1938年10月,滇缅公路通车一月余,时年38岁的冯绍裘先生搭乘滇缅公路机车,从昆明来到下关。
他在下关下车后,和马帮一道顺着途经下关、凤仪、巍山、凤庆鲁史镇等地的茶马古道(顺下线),过青龙桥,横跨澜沧江后,来到凤庆县城凤山镇。
当冯先生见到凤山镇大叶茶茶树时,他喜出望外。
“茶叶均为单本植,高达丈余,芽壮叶肥,白毫浓密,芽叶生长期长,顶芽长达寸许,成熟叶片大似枇杷叶,嫩叶含有大量叶黄素,产量既高品质又好,这些云南大叶种茶的特点,非常合乎我的理想。”

到访凤庆第二天,冯绍裘先生即商请凤山茶园试采“一芽二叶”鲜叶十多斤,分别制成红茶、绿茶各一斤多,并请人把试制的红绿样茶邮寄香港茶市,业界一致认为顺宁这两种茶堪称国内红、绿茶之上品。
冯绍裘先生发现,凤庆大叶茶采摘期特别长,一年有九个月都有芽叶可采,且量多质优,是大叶种优良茶区,特别适合生产红茶。
于是,遂在此开办顺宁实验茶厂,专门生产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