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峪河位于石门县城西北70公里处的原渡水乡和九渡河乡境内,是河道狭窄的大峡谷。因有一条5公里多的峡谷而得名。面积约11平方公里,海拔600多米,峡谷幽深,风景优美,景观奇特。峡谷两岸树林茂密,峭壁千仞。两岸石壁上十里峡谷中溶洞密布,可开放的游览的穿洞与双堰堤相通、天子洞、娘娘洞、龙洞、壳洞、奸臣洞、锣儿岩、缩水洞、鹰子洞、浑水洞、白壳洞、自生堰、雷公洞、腊梅等18个洞及基地。洞中的钟乳怪石形象多异,千姿百态。峡谷两岸山形奇特。有大小瀑布十多处,猴儿岩、金鸡冠、搭裤潭、隔人潭、血战沟等,景观甚是迷人,两岸树木迎寒而开,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峡谷从九渡河支流流经大峪湾村,双堰堤,再到易家湾。谷底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大兴的上、中、下坪,再流入热水溪,通向两河口、缸银泡,最后注入渫水。如果说从中坪进入峡谷河,峡谷口就有一个高达两米的将军把住关口。一里一个洞,有18个洞,就是18个潭。大部分的洞是洞洞相通。它地势极其险要,峡谷河的溶洞俯、瀑布、树木于一体,具奇、秀、险于一身。从军事角度上讲,峡谷河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最适宜打埋伏战。每一个洞人物形象逼真,活灵活现。此处流传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姓廖的农民领袖廖靖聚众起义,自称天子,由于奸臣告密,后被朝廷围剿镇压。廖天子为惩办奸臣,将其钉枷上镣,打入天牢,故称奸臣洞。廖天子率众多斤天子洞进行顽强抵抗,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杀害。天子死后,其妻随君洞中修行,故有娘娘洞。
娘娘洞深约一公里,洞中又石笋2400多根,有的酷似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画中有飘然而来的飞跃,有腾空而去的女娲,有门帘、盆景、雄狮、金鸡;有梳妆台、万宝箱、宝莲灯、神龙、珠帘;有奔鹿、单峰驼、玉泉池、七弦琴等等无数凌辱惊叹的景观,五颜六色,异彩纷呈。进入洞后,使人有如临仙境之感。洞的最窄处12米,最宽处30多米,水成绿色,水深不可测,人们把这个潭称之为喊潭,又叫缩水洞,每当有人喊一声,10分钟上涨一次,一分钟后又下跌了。遇涨水时,才能相隔15分钟上涌一次,一会儿又下跌了。喊泉的水流出到洞外20多米高石壁形成了瀑布。水过两边流到了第五个潭。娘娘洞中有珍贵的娃娃鱼,有头上长两角的鱼,有黑鱼,每逢涨水时就可看见,最长的有一扁担长。当地老百姓每逢涨水时要捡不少的鱼,那儿的鱼是味美、细嫩,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娘娘洞下就是廖天子部队同朝廷军队交战的血战沟。98岁的郑华兰老人说;当年贺龙闹革命时在那里还蹲了三日三夜。全是石头,千百年来血使岩石形成了红色。血战沟里有大量的鱼腥草,是根部带血的草本植物,可治风湿寒湿病。
奸臣洞中别有一番景象,洞中阴森可怖,正洞中高大的帘墙后面有石柱棚栏樊笼,有当年廖天子拘押死囚的天牢,有怒目圆睁的判官在审判,有手执长戟的狱卒在行刑,非常形象逼真,看后使你毛骨悚然。第七个洞里有人们传说中的人熊,人熊窝非常明显。
天子洞下有十八个拐,从易家湾通向峡谷河,南面(第12个洞)有一个猴儿岩,经常有大量的猴子出没,再拐弯而下西面是高200多米的金鸡冠。每晚或清晨庙宇中都有一只金鸡啼鸣,俗有;正月十五放花灯,八月十五还在半空中晃动,这说明此悬崖之高。白壳洞在30多米高的悬崖上,悬崖上的岩白菜很多,岩白菜可治先天性的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等病。
峡谷河的西北面有一块25000多亩腊梅基地,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腊梅群体基地。冬季开花,香溢长谷沁人心脾。有人说;峡谷河的腊梅有一种奇特药效,人们只要轻嗅数次,香气沁人心脾,顿觉身爽神怡,百病俱消。
峡谷河的水系发育良好;峪河流域植被丰满,两岸山竹、常青树,落叶林,尤为鉄酬树甚多。还有珍贵的香料桂皮树占有一定的比例。峡谷基岩为不透水层,故有“久晴不断流,久雨水碧绿”的美称。溪流水质极佳,其味甘醇甜美。由于谷深坡陡,多生瀑布,与娘娘洞对峙的石壁上就有三重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景象,十分壮观。更为奇特的是峡谷河上游的龙洞中,每天早、中、晚三次涌出大水一小时,使河水陡涨0,5米,十分准时,当地人说这是龙洞中老龙翻身涌出来的水,科学的解释还有待地质学家去探索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