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首沧桑雄劲的诗把当年伟人的愿望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今,伟人的愿望早已实现,三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项目。
从大禹治水开始,古老的中国就不断与水结缘。防洪、蓄水灌溉、发电、养殖等,水库的作用巨大。如今,很多水库已经成为优美的风景区,这些水库经山历水,遍揽河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演绎着众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山东的十大水库小编前期系统梳理了一遍,这些水库峡谷险峻,一碧万顷。而根据淄博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淄博市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68座,其中沂源县的水库数量最多,有114座。按照库容大小划分,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5座,这些水库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如同张若虚笔下的“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般的壮观。
1、太河水库
群山环抱、碧波千顷的太河水库,位于淄川区太和镇淄河的干流上,总库容为1.833亿立方米,是迄今为止淄博市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1960年2月4日破土动工,1990年底主体工程与灌区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前后历时三十余载。这一用人工血汗筑成的巍峨屏障,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淄河滩上,建设时间之长、动用人力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在淄博史无前例。
太河水库原名金鸡山水库,后因纪念1939年4月的“太河惨案”而更名为“太河水库”。人们赞美太河水库的自然风貌时常这样描述:“马鞍倒影作屏障,青龙戏水显神威;豹子瞪眼迎春汛,金鸡双翅溢洪飞……”
饮水思源,追溯太河水库的建设历程,要从上世纪60年代讲起。在这之前,淄河在给民众以渔牧灌溉之利的同时,也给两岸民众带来了不少灾难。“淄河溜、淄河溜,穷山恶水尽石头,十年九旱八不收,一年收成吃半秋。”这是旧社会淄河的真实写照。

1959年,淄博市决定治理淄河,兴建水库。至上世纪90年代初,大坝、东溢洪道、西溢洪道、输水洞、泄洪洞等枢纽工程和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三干渠等灌区配套工程全部完工。其中,太河水库大坝整个建设过程历时20年,共有十多万人参加建设,解放军和淄博近百个厂矿企事业单位直接提供人力、物力、技术、机械设备支援工程建设,共填土、砂石料895万立方米,用工1700万个,涌现先进集体5000多个,先进个人46600多人,培养提拔各级干部1680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次5500多人。
1971年大坝合拢,1972年5月,完成大坝一期工程设计高度,首期工程竣工。大坝建成之后,接着又开始动工兴建浩繁宏大、绵延数百公里的灌区配套工程,跨越淄川、张店、临淄3个区24处乡镇,其中,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全国最长的人凿通水隧洞“万米山洞”。
如今的太河水库,就像一颗巨大的绿色宝石,镶嵌在淄河上游的群山之间;宛如一座聚宝盆,吸纳着来自大山深处的万千清泉。太河水库四边皆山,景观路绕水转山。峰回路转,时见观景平台,或亭或轩,或石碓或碾盘,或船模或鱼戏,尽接农林牧渔地气。台阶登山,佳木秀而繁阴,水榭下行,野芳发而幽香。行游一圈,心旷神怡。时有风回曲水、波澜不惊,偶见洄澜拍岸、浪遏飞舟。
1995年,太河水库被确定为淄博市的生活饮用水源,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风景区。

2、田庄水库
第二大水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