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相信大部分人到莫干山旅游,都会去打卡一些非常有名的景点或者故居,但其实在莫干山镇子里,还有着许多值得“玩味”和鉴赏的去处。比如这次我专程前去探秘的汉代古铜矿遗址以及它前面的小寺庙,稍作了解才知道,这座古铜山寺竟然可能是传说中“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落难后做主持和尚的地方,这着实让人大吃一惊。
受疫情影响,古铜山寺的外围立有暂停开放的告示牌,然而它其实并没有寺门,更没有庭院和围墙,所以我还是到里面游走了一圈。唯一还算精美的大殿自然是门窗紧锁,而旁边的僧寮同样静寂,如同无人一般。
简陋的后殿配殿里供奉着数尊佛龛,偶有淡淡的香火气飘出,似乎偶尔还是会有香客过来供奉。
大殿和这几座“矮房子”之间有一放生池,池水略显浑浊不知道深浅,但鱼儿却不少,来回游弋还挺悠然。
再往里走,就是一座深邃的坑洞,“门前”一口“枯井”,有水管径直向下延伸,我探头看了看,因为井壁都是参差不齐的石块,所以见不到底。可能这也是古时候挖矿工人所留吧,不知道做何用途,有见识广博的网友可以解解惑吗?
山洞里略显阴森,因为我这次连手电筒都没,就不太敢深入,在第一个拐角处就折返了。洞壁上也有钟乳石的痕迹,但相比杭州的千人洞,要少很多。有几段路面上铺着不少有棱有角的碎石,地图上显示的“汉代古铜矿遗址”,大概就是指这里了。但显然并没有人对此进行开发,不是成熟的景点,个人觉得喜欢探险的朋友倒可以组队过来探个究竟。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言归正传,再追溯铜山寺的历史,原来它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后周显德间(公元954-959年)叫作“资福寺”,分为上院、下院。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又改名为“隆教院”,至于“铜山寺”名的由来,倒并没有详细的记录,估计也是在宋代吧。
宋末元初,铜山寺曾经毁于战火,明洪武六年(1373)重建,后又被毁。景泰二年(1451)在鸟青山建铜山寺下院,此后寺分上下院。经历百余年,上院逐渐荒废,到万历四十三年(1615)却又重建大殿。可惜后来又曾经倒塌。到1976年,因修建水库之需,残存的铜山寺下院建筑也被完全拆除,因此真正的下院旧址其实早就沉淀在如今的铜山寺水库下面了。有趣的是从地图上看,如今的铜山寺又已经颇具规模,比起我走访的这个,显然无论环境氛围还是交通条件,都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