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回到雪嵩村看到的第一幅景象,我竭尽所能回想着当年的样子,寻找着当年的房子,却越找越难受。现在的雪嵩村居然在大兴土木,街道两边都是门脸儿房,俨然一个中国式景区的毛坯。再也没有曾经仅有墅家一家民宿的原生态石头村,连人都很少见的场面。
前些天邂逅聂剑平老师,一起吃饭的时候还聊到这个景象,他反驳我说村民也要改善生活,你不能阻止村子发展,这是早晚的事儿。
好吧……
美籍奥地利探险家、人类学家、植物学家及纳西学著名学者约瑟夫·弗朗西斯·洛克在他的著述中写到“巫鲁肯”——一个环境优美,坐落在纯净的丽江大雪山山脉山坡上的小村子,雪山主峰扇子陡,犹如保护神似地保护着它。
巫鲁肯就是眼前这座石头垒成的雪嵩村,也写作雪蒿村。村西一汪泉水水碧如玉,名叫玉湖,所以村子又名玉湖村。
巫鲁肯是纳西语“雪山脚下村子”的意思,最早的居民是为纳西王护宫养鹿的人,也被称为“窜阔罗”。明朝之前,木氏家族命人挖了一个人工湖玉湖,木氏就在湖畔筑避暑夏宫、玉龙书院,建起了养鹿场。这些地方也常出现在纳西民歌中。
走进雪嵩村,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石头城,民居都是用石头垒成的。刻意的吗?不,贫穷限制了想象,村子周边只有石头,建造房子只能有什么用什么。没有水泥,人们就用泥土铸造,却也就这样成了村子最直观的特点。一条正在修建的宽敞主路地上正在挖下水道。
玉湖村的人皮肤都很黑,说话声音很大。有一次向导以为两个村民是在吵架,站在那里看了好一会儿,其实是聊天。因为这里风大,太阳足。还坐在车上的时候向导就说“现在我们就能感受到玉湖村的风了”。
村子海拔约2500米,湖边有2700米,顶风徒步在路上还是有些阻力的。抬头就望见传说中纳西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三多”战神的栖息之地和化身玉龙雪山。每逢纳西族与敌人战斗,他总是以面如白雪、身着白盔白甲、骑白马、持白矛的形象显灵,帮助纳西族人战胜敌人。纳西族武士出征前要祭祀“三多神”,身在异域他乡的纳西人每年也要祭。在玉龙山麓的白沙村有一座建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的三多阁,就供奉着三多神,这是丽江最早的寺庙。在它旁边的玉峰寺则是藏传佛教寺院。
每年的阴历二月初八是三多神的生日,叫三多节,已经是纳西族法定的民族节日,各地的纳西人都要在这天祭拜他。在没有疫情的曾经,每年的三多节每个村子都要出节目,大家凑在一起举办一场文艺演出,还有足球赛等竞技活动和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