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在西藏发现一块石碑,经过专家翻译铭文,千年前的传闻得到证实
西藏自古就是一个充满历史的地方。记作“吐蕃”。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下嫁西藏后,也将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了西藏,加强了中原与周边民族地区的联系。自元朝起,西藏正式划入中国版图,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可见这片土地上可能还有一些古迹和文物。90年代,西藏出土一块石碑。上面的铭文内容经过专家翻译后,一千年前的传闻终于得到证实。这到底是什么?原来,在几千年前,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人克一国,一国指天竺。一个人如何征服一个国家?这在现在当然是难以置信的。
铭文记载的内容是关于一个人征服一个国家的。此人指的就是王玄策。他是一位出色的使者,为唐朝的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王玄策一生中,三度到印度。公元643年,他第一次去印度。当时,婆罗门王派使者来华会见唐太宗,事后王玄策负责护送他回国。途中,摩诃菩提寺立碑。
第二次是在公元647年,这一次王玄策出使印度并不是很顺利。印度当时分为四个天竺王国。中天竺爆发叛乱,国王被杀,王玄策也被篡位的臣子逮捕。站起来。他觉得自己身为唐朝使节,怎么会受这样的侮辱?他越想越生气,就来到吐蕃,发出征兵号召,率领骑兵八千二百,大战中天竺。后来,他杀死了篡位者,平息了中天竺的内乱。
第三次出征是在公元657年,经过上次征战,王玄策的出征变得轻松多了。他数次去印度,收获颇丰。他带回了很多佛教用品到唐朝,对传播佛教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还写了《中天竺国行记》,记录了他的亲身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这时候佛教在国内的传播速度也快了许多,他也成为了弘法英雄。所以,考古学家也认为,千年前的传言已经得到证实,一人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此碑正中有“大唐天竺送出铭文”7个大字,尚存220字。这对研究唐史具有重要意义,也再现了王玄策当时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