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造福了农民朋友,让纯体力劳动的传统农业退出历史的舞台,开启了半自动化时代。农业机械化出现以来,农民劳作的效率相较于以前,进步了很多,但生产水平一直提不上去。
一来,小型农机设备的生产技术一直不稳定,二来,农民不懂机械维护,导致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日益攀升,农机作业质量长期在原地踏步。

这两大直接或间接影响农机生产水平的因素,又能体现出哪些实质性的问题?首先,是农户驾驶员操作水平。农户与现代农业接触的过程中总会存在壁垒,知识水平的缺陷,学习能力的不足,都让他们安于现状,不愿意去了解新事物。
举个例子,以往的农户用得最多的机械是四轮手摇车,但是后来市场推出新型农机后,他们短期内无法借助新型农机帮助他们,实际操作时都是依照开四轮手摇车的经验,来摸索农业机械设备的实际操作技巧。

此外,他们并不能意识到新型农机能够为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用处,新型农机的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在投入劳作时,出于惯性地使用旧式农机,即使使用了新型农机,也存在不规范操作等一系列问题。
其次,农业应四时而变,生产季节性强,一般而言,都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两个时期是最忙的。在农闲时,绝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维护设备的意识,等到农忙时,能够投入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数量不多,农户若想准时完成收割工作,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将设备进行维修养护。

由于设备维修费用不一,为了节省这笔钱,不排除农户不愿意维修,觉得没必要维修的情况,非要等到机器严重故障了,才愿意送到修理店维修。故,有些机器本身就已经损坏了,却仍然在丰收时被迫投入使用,破坏机械原有的使用年限,拔高农民的机械操作风险。
而这些问题,归根究底,还是管理体系、监督体系不够健全导致的,农业管理部门缺乏对农民认知度的管理,更缺乏对农民实操过程的管理,无法敦促农民纠正错误的农机使用方式,合理地,正确地使用农机。

如此看来,相关部门应当着重推广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势,提高农户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重视程度,可以利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打开农户了解新知识的窗口,让农民能够以点带面地规范自己的农机操作,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带动经济效益的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