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启动的大同首届全域旅游季活动上,开通了“长城文化、红色旅游、乡村振兴”三条旅游直通车。活动期间正值暑期,家长领着孩子们乘坐直通车游览李二口长城、守口堡、镇边堡等,感受大同长城风采的同时,更激发了孩子们对长城历史与长城文化的浓厚兴趣。
大同长城文化旅游协会会长袁建琴认为,做好长城保护工作,最根本的是唤起大众的保护意识,“要努力将长城保护理念融入长城文化旅游之中。只有懂得长城,才能更好地保护长城。”
大同市坚持文化引领,把挖掘历史内涵作为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所在,设立长城研究工作室、大同长城学会和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创办《大同长城》会刊,定期举办“大同长城论坛”,创作了《北魏长歌》等歌舞剧,深入挖掘长城的历史、文化、景观和精神价值;发起“古长城保护计划”,开辟了“空中看长城”低空旅游航线,开展研学活动、公开课、知识讲座、长城徒步、书画摄影展以及长城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全景展示大同长城的丰富内涵和精神风骨。
大同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办公室负责人说,丰富的活动不仅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长城保护的良好氛围,同时使长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变得鲜活起来,进而讲好长城背后的故事。
目前,大同市已构建了集烽火沧桑、边塞贸易、民族融合和戍关农耕于一体的长城文化旅游主题展示带,形成了塞上长城风情区、古堡群军事文化和民族融合体验区、长城温泉康养休闲区、长城文化博览体验区和内长城寻迹游览区等“一带五片区五节点”的空间布局,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乡村振兴 让保护成果惠及村民
大同市不仅实施精准保护,还因地制宜建设了镇边堡、守口堡、得胜堡等一批长城沿线特色民俗文化村,调动起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让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成果惠及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