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行住坐卧四威仪偈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项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视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以冰清玉洁的声音,称念诸佛圣号,这是念佛法门
进一步问念佛是谁,就是参禅了。
若不回光返照,只口念佛而心打妄想,随想迁流,这样念佛就无用。
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观照,声音不缓不急,如水慢流,口念耳听,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萨婆若海。
一声佛号有无量功德,只此一声佛号就能度无量众生。诵经或照经文直诵,或背诵,或跪诵,或端坐而诵,或默念皆可。随文观想,看经中说的什么道理。
行道即经行,一步一步不乱,不东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秩序。一个跟一个,不紧不疏的行,一切处都是用功。
合掌两手不空心,十指紧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侧,水就倾泻了。
站如松,两脚八字,前宽八寸,后宽二寸。身直,头不偏不倚,后颈靠衣领,如顶一碗油在头上一般,不正则油泻了。
行如风,要照顾前后,轻轻移步,鞋不拖地;行楼上,楼板不要响;生草不踏,爱护生物。
开眼看东西,只展半眼,所看不过三五七尺远。行住坐卧,能具威仪,使人一望生敬。若不先自检责,何以化导群机?
既自治之行可观,则摄化之门不坠。有道无道,举止如何,别人一看便知。

心能平常则始终不变,经历风波险阻,此心如如不动。如憨山老人者,就是我们的模范。
他老人家生于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十月十二日,十二岁请于母出家,礼南京报恩西林和尚为师,受具戒于无极和尚。
二十岁西林和尚寂后,房门大小事,众皆听憨山决之。后从云谷大师在天界坐禅,二十八岁游五台,见憨山甚佳,因以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