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寸之间大展拳脚,用细腻心思雕刻精美场景,这就是核雕艺术。犹记得课本中的《核舟记》中写道“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而在大石桥就有这样的果核雕刻传统手工技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果核雕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绝,它是一门采集观赏把玩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样流传,到明代1368年极为昌盛,人们佩戴这些饰物作为“辟邪”之物,又有制成配件、扇坠、串珠等到清代核雕发展迅速,至今都极受人们的青睐。
大石桥市位于辽东半岛中部、渤海岸畔,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交通便捷畅达,是多民族聚居地,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尤其盛产苹果、桃、山楂、樱桃、核桃、枣等,为“大石桥果核雕刻传统手工技艺”的生长和传承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石桥果核雕刻传统手工技艺”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图案。按材料分有桃核、杏核、枣核、松子、核桃等,其中以桃核雕刻为主。
大石桥果核雕刻传统手工技艺”形成于清中晚期,家族传承延续至今有六代,近200年的历史。周氏先祖周述芝与当时被人称李大胡子的雕刻老艺人收为徒弟开始学习果核雕刻艺术,后来周家子孙都非常专研雕刻艺术并在当地小有名气。
第五代传承人周伟从小就喜欢美术,12岁就跟着父亲学果核雕刻,做一些简单的小物件,至今从未间断过,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如杏核雕金鱼、貔貅、 观音、金蟾、 狐狸、十二生肖等并经常参加各种展览,在当地非常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