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名门,却两度入狱,大学毕业嫁关中农民,反倒能幸福终老
后来,许燕吉在穷山村的生活日益恶化,实在撑不下去了,她辗转跑到陕西眉县柳林种马场工作,投奔17年未见的哥哥周苓仲。
许燕吉想留在哥哥身边,周苓仲也同意,因为这样兄妹之间可以互相有个照应。但是,周苓仲同是被监管着,自顾不暇的他,即使是有心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但也是有心无力。
最终,哥哥给了她一个建议——嫁给当地的村民,这样就可以安定下来。为了落户,许燕吉不得不接受了哥哥的建议。
她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嫁谁都行,不识字也没有关系,“咱们也不跟他谈古论今。”就这样,许燕吉嫁给了陕西省武功县的魏振德。
4/ 他没伤过我,我怎能去伤他

此时的许燕吉已经38岁,魏振德比她大10岁,魏振德不认字,离异,有一个10岁儿子,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许燕吉这个新中国的首批大学生,民国时期著名作家、教授的女儿,就这样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关中农民结成了夫妻。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经历了沉重的打击。“国家的事不是我能左右的,一个小人物在人海里就是微尘一粒,风把你吹到哪儿就是哪儿。我的心态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只能这样,别无选择。”许燕吉用自己的质朴与达观,找到了一条活下去的路。
许燕吉承认,那场婚姻的“功利”是非常强的,当时的她和魏振德的想法都很简单:许燕吉是想寻找一片能在艰苦的环境中活下去的屋檐;魏振德是想让自己屋里有个女人,孩子有个后妈。
婚后,许燕吉像所有农妇一样生活着。天刚蒙蒙亮,她就随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天黑才收工,然后烧火做饭。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中,在魏振德旱烟袋的烤烟味道中,在她喊魏振德“老头儿”、魏振德喊她“哎”的叫声中,许燕吉成了黄土高原上地地道道的农妇,连说话都带了陕西腔,她成了真正的农民媳妇。

许燕吉给人的印象是爱笑,不爱哭。当年父亲去世时,她年仅8岁,居然没有哭。为这件事,母亲很不高兴,责怪她没有感情。许燕吉却说,我不是不难过,我当时只是吓傻了。
有人后来问她,你什么时候流过泪?她说:“在决定嫁给魏老头的时候,我流泪了。”
1979年3月,许燕吉获得平反。此时的许燕吉,青春早已不在,孩子早已夭折,她和粗手大脚的农民丈夫已经共同生活了8年。
1981年,许燕吉回到南京,不久进入江苏省农科院,后来被评为副研究员。
许燕吉回城后,便有人劝她给魏老头些钱,离婚算了。但是,许燕吉并没有这么做,她的逻辑非常简单:“我和他可是一根苦藤上结出的瓜啊,我怎能丢下他呢?我当时被人踹了一脚,心痛了大半辈子。他从前没有伤害过我,现在我可不能伤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