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是“病源”来自东方,西方媒体可起劲儿了,大肆宣传说味精有害,从此之后,味精被戴上有害的“黑帽”。
·味精致癌,让人变傻,是真的吗?
除了“中餐馆综合征”,味精还被传具有致癌性:味精(谷氨酸钠)加热到 120℃ 以上时,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有毒性,可致癌。
这个说法的前半句没毛病,谷氨酸钠在上升到一定温度时,确实会产生化学反应。但即使多了个“焦”字,它对人体依然是安全的,不仅毒性极度,而且不会致癌。其实焦谷氨酸钠在日常生活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比如把焦谷氨酸钠加入化妆品中,可以起到乳化和保湿的作用。
三、长期吃味精,会对人体产生哪些危害?
通过以上的证据,似乎种种迹象都指明味精“非常安全”。
且慢,大量吃味精,对人体也会造成伤害。
我们都知道过量摄入钠,引起水潴留,细胞外液增加,导致心输出量增加,使血压增高。味精和盐一样,都含有较多的钠元素,大量的食用,反而可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另外,谷氨酸在脑组织中经过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当人体各种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人体就会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四、味精到底能不能吃?怎么吃?
说了这么多,味精到底能不能吃呀?
能吃!1995年FDA就已经表明味精属于“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我国也通过相应毒理学实验得出食用味精是安全的。
只是味精的本质还是一种钠盐,食用过多,也会有钠摄入过量的风险。毕竟,味精的作用只是“提鲜”,无需大把大把的加入菜肴里面。
食用味精时,请注意这几点:
- 1、不要放太多。高钠饮食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烹饪时,添加0.2g左右的味精就可产生足够的鲜味了,放得太多,反而让人觉得口干。
- 2、味精在常温下不易溶解,在70~90℃时溶解最好;而温度过高,又会失去味精的鲜味,所以放味精最好的时候,是菜品将要出锅时。
- 3、烹制含酸性、碱性强的食物时,不宜使用味精,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会产生氨水臭味。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味精的“鲜味”了,即使你完全不用味精,它也会存在在我们的各种调料中。所以,只要适量,就放心的吃。
参考资料:
[1]《味精是化学合成物且致癌?看完这篇再扔也不迟》.新华社.2018-08-13
[2]《味精到底能不能吃? 这回全明白了》.中国医药报. 2017-11-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