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看,美团外卖逆势增长的根本则是“结构优势”,即用户习惯、商户供给和配送服务,三个维度结合起来,形成了结构优势。
首先,用户首选美团外卖。
DCCI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美团2019年一季度以64.6%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外卖行业,Trustdata发布的《2019 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则显示,在网络外卖领域中,美团外卖以63.4%的市场份额领跑行业,环比提高了2.1%,美团外卖是第一外卖平台品牌,用户去到低线城市如果要叫外卖,将首选美团外卖。
而且,美团有多入口优势,比如美团、美团外卖、大众点评和九宫格等,其中美团是第一团购平台,覆盖城市较广;大众点评是发现美食的第一入口;11亿月活用户与中国网民重构重合,不论是在一二线还是低线城市都有最大的覆盖。如此,美团外卖拥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其次,商户供给美团占优。
截至一季度末,美团年度活跃商家数量为580万,同比增长27.3%,其中美团外卖服务商家数量达到360多万,Trustdata在《2019 年Q1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中指出,美团外卖商家版APP平均每个商家的日均启动次数达到8.9次,这表明商家已对美团形成较强信任和深度合作。
在春节的“异地”即低线城市,美团外卖优势更明显。尽管饿了么在2015年就在强调“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战略,但基于团购业务在三四线城市的优势,美团外卖下沉更加顺利。团购阶段美团在二三线甚至三四五线城市就有大量的销售、BD(业务拓展人员)、渠道以及相关沉淀,这给外卖打好了基础,因此美团在下沉市场商户供给上具有优势,今年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成立了“上山下乡办公室”,饿了么加速低线城市布局重点聚焦“下沉”。
最后,覆盖全国的配送网络。
5月,美团推出全新的“美团配送”品牌,让美团覆盖全国的配送网络浮出水面,这张网络包含近万家配送站点和前置仓,覆盖全国2800余座市县,每天超过60万活跃在大街小巷的配送骑手,连接全国360多万商家和4亿多用户。美团“超脑”即时配送系统在高峰期每小时路径规划高达29亿次,平均0.55毫秒为骑手规划1次路线,平均配送时长目前已经缩短至30分钟以内。
美团配送覆盖一二线城市和下沉市场,运力结构更加丰富,满足不同商户对时效、成本的不同要求。春节这样的极端场景,美团配送在有限的运力下给外卖提供充足的配送能力和稳定的服务质量。下沉市场美团外卖可以吸引商户和用户,也与美团配送能力、效率和体验被复制到全国有莫大关系。
美团外卖的“铁三角”
三角是最稳定的结构。
美团外卖在春节期间能够逆势增长的关键就是形成了“用户 商户 配送”的铁三角结构优势,三者互相支撑,互相吸引,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这个铁三角结构,让美团外卖在任何城市(比如低线下沉市场),任何时间(比如一二线城市的春节期间),都具有最大化的效率,进而可以将在局部市场的优势复制到全国市场,因此春节淡季可以在用户大迁徙时继续保持外卖订单的正常开展,不论用户在哪都能得到一致的美团外卖体验。
如果只是从单一维度来提升规模,比如通过补贴用户来实现订单数的爆发式增长,或者通过补贴商户实现商户们的集中入驻,都不足以形成规模效应,原因在于: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利益共同体结构,就很难形成正循环,如用户端补贴消失后,用户可能会弃平台而去,商户入驻积极性就会下降,整个网络就会疲软,规模效应将会衰减,甚至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