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并不只是枪械、火炮、导弹等武器的比拼,其成败在更大程度上还要取决于辅助性装备的性能。比如说在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甚至比同时期的我国还要好,但最终还是被美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伊拉克军队在信息化领域的能力基本为零,而美军不仅拥有link-4和link-11战术数据链,可以让各个作战平台实现情报共享,进行体系化作战,他们还将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带入到了现代战争当中,让单个士兵以及装备都能实现精确定位,同时也能为导弹、轰炸机赋予精确打击能力。
当时这场高科技战争可以说是深深地震撼了我军,没想到战争还可以这样打。好在,我们当时并没有气馁,而是奋起直追,1994年,我国启动了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踏出了建设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步。
跟大家说明一点,GPS只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缩写,并不特指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我们的北斗也是一套GPS系统。只不过因为美国是全球第一个建成这套系统的国家,他们也没有额外再起一个名字,因此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于把美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称为GPS。
如果要说北斗系统的历史,我们可以一直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美国GPS系统的第一颗卫星上天也没多久,充分说明在高科技领域,我国一直在努力追赶世界潮流。1983年,“863计划”的倡导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双星定位”建设方案,就是把地心视为一颗虚拟卫星,再发射两颗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配合地面高度坐标实现对区域内地面目标的快速定位。
6年后,我国使用通信卫星验证了这套方案的可行性,为之后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打下了技术基础。相比较于美国GPS的四星定位方案,陈芳允院士的方案更加适合我国,能以最小的星座,最小的投入以及最短的建设周期,建成我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从2000年北斗一号,也就是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以来,我国的北斗工程已经走过了21个年头,如今,北斗系统已经发展到了北斗三号,拥有48颗在轨卫星,成功升级为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而且作为后起之秀,我们的北斗系统在定位精度上已经完全不输于美国GPS。根据公开资料,在全球公共服务上,北斗与GPS的定位精度相差不大,都是在2到3米左右,但是在军用领域,我国的北斗可以达到0.1米,而GPS是0.3米。
这就意味着,我军目前已经掌握了与美军平分秋色的精确打击能力。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以前我军的导航定位工作,同样需要用到美国的GPS,这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美国需要,他们完全可以人为关闭相应地区的GPS服务,干扰甚至阻止我军行动。
但现在是不可能的了,我军用上了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统,无论到哪,即便是走出国门,参与联合国维和、护航行动,也能获得准确的定位与导航服务,而且,我们的北斗系统军用代码,除了研发团队自己,谁都破解不了。
这种情况下若想让我军失去卫星定位与导航能力,那就只能击毁北斗卫星,但这就是明明白白向中国宣战了,有谁敢这样做?目前,北斗已经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一起,成为了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