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戒烟产品创业者易侧位与易涛父子的遭遇不是孤例,也并非偶然。
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食盐专卖制度被渐次改革后,当前只剩下烟草行业还在维系着专卖专营体制。
2018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达11556.2亿元。这种暴利与体制密切关联,正如中烟国际在一份拟上市的文件中所说,“我们非常依赖国家专卖制度。这一制度的任何实质变化或废除,都将对我们的业务运营产生实质的不利影响。”
中国也面临着降低吸烟率的压力。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到2030年,中国的吸烟率要降至20%的世界平均水平。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布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的5年间,中国吸烟人口比例,仅下降了0.4个百分点。要想从2015年的27.7%降到20%,任重而道远。
戒烟产品市场的发育,无疑可以缓解吸烟率降低的压力。但从本世纪初期开始爆发的这个行业,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后,不仅没有壮大,反而已经衰落到极点。有的企业因此停工或者破产。
我们不能否认,戒烟产品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质量问题,但整个戒烟产品市场的式微根源在哪里?应该深究。
在这背后,一个问题值得深思:在烟草专卖专营制度的情形下,能否监管及与其功能相抵触的产品行业的权力剥离出来,能否找到第三方监管或者有更好的办法和出路来解决?这已经迫在眉睫。
被羁押于看守所时,易涛曾以为,那一定是他这辈子最悲惨的境遇。直到2018年底,在他被取保候审后,他才感受到什么是更大的锥心之痛。
39岁的易涛,是以“戒烟产品的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河南天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天声科技”)总经理,他的父亲易侧位,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长。2018年,易侧位突然离世,看守所内的易涛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2016年1月,天声科技被郑州市烟草专卖局查封,随后,易涛被郑州市金水区法院一审判决5年有期徒刑。
律师白文兴在接受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时说,以他从业20多年的律师经验看,这可能是国内首个因制售戒烟产品而获罪的案例。
如今,随着易侧位去世、易涛获刑,这家公司的业务已处于停滞状态,而父子二人身后的戒烟产业,却依然乱象纷呈。
国家疾控中心副主任、国家控烟办公室前主任杨功焕说,中国有高达3亿的烟民,“戒烟”产品等烟草周边产业本该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可是,国内的戒烟产业却日渐式微。无论是十多年前的“天工香草”,还是曾获得风投的“汉草”,抑或是上文提到的“天声科技”,这些当初兴冲冲杀入戒烟产业的企业,最终都无法摆脱倒闭甚至破产的命运。
专卖专营下的万亿利税行业
我国对烟草的生产经营采取的是特许专卖专营的管理办法,由此形成了一个年利税高达万亿规模的巨无霸行业。
2019年1月17日,在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烟草总公司(下称“中烟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说,2018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11556.2亿元,同比增长3.69%;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0000.8亿元,同比增长3.37%。比较而言,烟草行业2018年的利税总额相当于当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总额的83%,亦相当于“两桶油”、“四大行”、“BAT”2017年的利润总和。
中烟总公司是中央直属企业,与国家烟草专卖局同属一套领导班子,中烟总公司总经理张建民,同时还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党组书记。
一份中国烟草总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中烟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烟国际”)的拟IPO申请文件,向我们揭开了这个“神隐”央企的部分面纱。
中烟国际在这份拟上市文件中称,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制度,中国烟草总公司乃获授权从事烟草专卖品生产、销售、进出口的唯一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