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财报罗盘」上市公司财报智能分析系统
今年三季度以来,海螺水泥耗资约5亿元分批买入亚泰集团5%的股份,像这类的操作海螺做了不止一次了,美其名曰“战略投资”。值得肯定的是,海螺在股市的投资还是很成功的。
2006年,海螺以9373.8万收购巢东集团19.69%的股份,一年赚了4个“小目标”;2008年,在二级市场上投资收益为1220万元;2017年,减持青松建化和冀东水泥获利18.6亿元。不得不说海螺水泥确实是“炒股专业户”。
03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公司所处的长三角一带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矿,公司的石灰石矿藏量约有150亿吨。随着环保政策的一步步深入,一些小型的石灰石矿已经逐步关闭,对开采新矿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公司的石灰石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有价值。自有石灰石矿产使得公司的生产成本相比于同行更有优势,为公司发展和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运输线路依托于长江两岸,水泥、熟料、骨料等建材的水路运输成本要远低于陆运,水路运输成本大体上是公路运输成本的20%。海螺水泥的水路运输可达500公里,相比于内陆的水泥企业,海螺的运输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也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地理优势,提出了“T型战略”,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公司的运输成本。

海螺水泥除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规模生产也是其竞争力较强的关键所在。当水泥生产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单位产量所消耗的煤和电会更少,单位产品的成本也就更低。较大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规模较大是海螺现在的优势,但从规模扩张的角度来看,海螺水泥的生产规模已经进入成熟期,产能提升空间已经很小了。从历年水泥产品的营业收入来看,公司从2016年到2019年水泥的营收增幅逐步减小,2020年水泥营收961.26亿元,同比减少34.25亿元。而水泥价格却震荡攀升,这说明公司产能布局趋于完善,大幅的规模扩张比较困难,加上国家对能耗的控制,未来公司的产能会趋于稳定。
04有所减弱的周期性
过去水泥行业一直被人们当作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其周期性成因类似于猪周期,根本原因都是行业技术壁垒不高,参与生产较为容易。在行业景气度较高的时候,大量厂商投入生产,导致供大于求,产品价格逐渐下降;当产品价格降到无利可图时,一些厂商又逐渐退出生产,慢慢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产品价格又逐渐上升,如此往复形成周期。
但近年来,随着能耗双控和环保政策逐步深化,一些小型水泥厂商由于环保、能耗不达标,被迫停业,新的产能进入条件也更加严格。海螺水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环保能耗方面表现优异,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来自环保政策的压力不大。毕竟作为上市公司和头部厂商,是供给侧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小厂商逐渐退出,新产能难以进入,如此下去水泥行业未来会慢慢形成垄断的格局,行业整体的供给会更加稳定。随着产能逐渐集中,水泥的价格波动幅度将会收窄,公司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会更强,周期性自然也会逐渐削弱。
05国内需求日渐承压,海外市场拓展缓慢
从国内对水泥的需求来看,需求压力日渐凸显,房地产和基建行业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房地产方面,虽然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5%,但房地产大规模发展的红利期已经过去,炒房已成过去式,未来新增楼盘会大幅减少,房地产业长期向下的历史性拐点已经到来;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当下我国人口下降问题不容小觑,而房地产长期看人口,未来楼市惨淡是大概率事件。
基建方面,“十四五”规划提出基建投资保持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交通强国,因此基建投资不会出现大幅的减少。2021年我国基建投资保持低速增长,对水泥的需求形成一定的支撑,但像过去十余年大搞基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很难吃到大块增量蛋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