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择业时还是得充分了解你要去的部门和大环境,这样才能做到客观全面地评价。
说句真心话,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我是非常推荐去字节的,因为这时的你充满了热情,在字节工作的过程中会得到很大提升。

但在你工作几年之后我就建议你得多想想了,很可能的结果是干不动了、卷不动了,这对于技术岗而言尤其明显,后面一波波更厉害的毕业生会逐渐取代你的位置。
这时候你一定要想办法往管理岗上去转,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李溢,阿里研发岗
“末尾淘汰制是制造内卷的元凶吗?”
我大概在阿里干了三年,之前是在优酷做研发,后来优酷被阿里收购,我也就成了阿里的员工。
记得被收购时还经历了一次面试,阿里的面试官一般会看重对某一知识点理解的深度,如果技术面很广,但都只掌握了皮毛,那就不会是他们理想的候选人。
进入阿里后,与我预期中不一样的地方是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原本我以为阿里的一些沉淀和基础建设能帮助我提升各方面能力,但现实却还得靠自己。
阿里的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中精神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班也比较多,因此留给你自己生活、提升方面的时间是不够的。

而这种加班往往也不是强迫,反倒是由“361”末尾淘汰制带来的内卷效应。“361”末尾淘汰制是指十个人里3个人绩效最优,6个人拿平均绩效,最后一个人背低绩效。
对应的打分是3.25、3.5、3.75、4.0和5.0,如果你是那10%拿3.25分其中的一个,那你这一年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年终奖也没有,而在阿里年终奖往往才是收入大头。
比如你的绩效分拿到了3.5,那很可能拿到5个月的年终奖金,加上本来就多拿的一个月,一年总共有18个月工资,更高的时候奖金甚至能达到10个月。如果绩效再高一点,除了年终以外还会发500-2000股票作为奖励。
在晋升方面,从p5到p6、从p6到p7都不算很难,但如果再高就会有层层考核。
虽然给的钱多,但这种制度带给人的感觉就像随时被人监督着,每个人都很紧张,因此无论是沟通还是协作态度都要好,比如半夜我已经入睡了,但如果一个电话或者一条钉钉过来,我也会立马回复。
每个人都不想被打低绩效,所以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亢奋起来。长此以往,身体和心态都会受很大影响,虽然这一制度只是为了末位淘汰,但它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工作效率。
阿里部门与部门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如果其他部门支撑了你的业务,但是他们觉得你做得不好,就可以向领导反馈,如果他们足够有魄力和能力,那你这块的业务真的会不保,那你整年的绩效也就没了。
说到公司内让我满意的部分,除了免费食堂以外,健身房、按摩房、大工位与人体工学椅都是基本配置,同事之间虽然也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关系也都还算不错。
另外,公司虽然爱画饼,但画的饼确实也能够实现,并能够配以奖金、股票等高额激励,钱终究是程序员奋斗的核心动力。
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程序员,我还是建议去那种能接触更全面技术栈的公司。因为在阿里这种公司,你更可能只负责单一模块的业务,不能够拓宽你的知识面。它可能会带来技术深度的提升,但技术广度的提升会很缓慢。
如果你去一些小公司,可能接触到的技术种类会比较多,这时候你就有了技术广度的积累,待个两三年再去阿里这种大厂做技术深度的积累就很合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