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虚岁35岁的张道才被任命为新昌制冷配件厂厂长。后来,这一年被定义为三花集团元年。
02、告别草莽时代
张道才当厂长,正好赶上了社队企业向乡镇企业的转型。之后几年,是乡镇企业发展的辉煌时期,乡镇企业撑起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新昌县交通不便,张道才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没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不宜生产耗材过多的产品。因此,他选择了体积小的制冷配件作为厂里的核心产品,将自身定义为冰箱大厂的上游配套厂商。
制定好了发展方向,还需要技术攻关。新昌县不到300公里外的上海,成了张道才寻求技术支持的靠山。
在还是副厂长的时候,张道才就已经主动去上海求师问道了。在他多番盛情邀请下,请来了上海交大的黄滋德、陈芝久等专家教授。
张道才每天一早就去专家住的招待所报到,陪同一整天,晚上很晚才离开,千方百计寻求合作机会。
“穷得滴滴哒,也没什么东西,就是诚恳。我们就是这样子被他感动的。”陈芝久教授回忆当时说。那之后,他就成了厂里的“星期天工程师”。
除技术人才外,张道才还请来张刚、盛江等多位管理人才。
1986年,人才战略效果初显,冷配厂开发的新型热力膨胀阀通过省级鉴定。当年,厂里的利润第一次超过了百万元。
1989年,冷配厂销售额达到863.4万元。也是在这一年,张道才走出了国门,见识了外面的世界。
张道才与陈芝久等人一起前往欧洲考察,重点参观了丹麦零部件巨头丹佛斯。成立于1933年的丹佛斯,当时已经从一家小企业发展为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拥有1.8万名员工,是全球生产自控元件最有名的公司之一。
丹佛斯的行政机构、研究开发部、培训基地等,以及高学历高素质的工人队伍,与新昌制冷配件厂小批量作坊式生产,每年有几万个零配件产出已属不易的情况比,是“两重天”的区别。
这种巨大的差异,也催生了张道才变革的欲望,他想告别草莽英雄的时代,让冷配厂成为像丹佛斯一样高效运转的机器。
回国之后,他开始投入巨大成本,研制二位三通电磁阀,接着研究三通阀,四通阀。
03、兰柯之战
1995年,三花第一条四通阀生产线竣工投产,当年产能30万套。次年,三花的四通阀产品开始投入市场。尽管产品还不成熟,还有许多技术问题亟待攻克,三花还是引起了巨头兰柯的注意。
兰柯是四通阀的缔造者。1957年,美国兰柯公司设计发明的四通换向阀,改变了空调只能制冷的历史,并由此开启了兰柯的黄金时代。差不多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全世界大部分的空调都在使用兰柯的四通阀。
1998年,兰柯公司派出中国区总裁亲自上门商谈,并抛出了一个诱人的条件:出资3亿元收购三花的四通阀业务。
当时,三花在四通阀业务上的投入约为3000万元,3亿是10倍的溢价,这是一个很难拒绝的报价。张道才领着兰柯团队游览了当地的大佛寺,最后还是拒绝了收购。
张道才当时的考虑是,找个好产品并不容易,随着空调市场的逐渐成长,四通阀将会成为三花的核心产品。而对于三花来说,必须有支撑性的产品,才能支持企业长远的发展。
不过,这一抉择也成为了他身上沉重的压力,如果四通阀做成了,他将“一战封神”;如果做不成,他将会成为三花的罪人。四通阀项目上3000万的投入,让公司的现金流颇为紧张,每个月到了15号要发工资的时候,管理层就要让负责出口业务的同事抓紧去追回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