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但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古老的校园建筑。在徐家汇,有这样一所百年大学,校园里集齐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优秀历史建筑,这一建筑群,集合了东西方古典复兴、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诸多艺术流派,如同一座展现中国近现代建筑风格百年变化的建筑博物馆。今天,我们一起漫步其中↓
图书馆
建筑本身:跟随时代的建筑潮流
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创办的南洋公学。自19世纪末起,这座校园始终在不断“生长”。次第建成的建筑,从未拘泥于某种统一的约束,历时百年,最终成为一道格外亮眼的风景线。
从起初文艺复兴风格的中院和老上院,到巴洛克风格的老图书馆,再到装饰艺术风格的工程馆和折衷古典主义的体育馆、总办公厅,以及大门的民族固有式,大礼堂的国际式……交大的建筑一直都在跟随时代的建筑潮流,代表了不同时期建筑的流行趋势,同时又蕴含着一定的东方韵味,如新中院的木质外廊、传统官式大门、新上院的民族风格山花等,在此都有所体现。
图书馆的爱奥尼柱式
如今,漫步百年交大的校园,整体空间仍然保持了很多最初规划时的要素,校园主干道沿方院展开,两旁种植茂密的乔木,形成林荫道,古典建筑与植物光影交错,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站在大草坪四周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将视线投射到历史建筑上。
中院入口
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被正式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包括现存16处文物建筑:中院(1899年)、新中院(1910年)、图书馆(1919年)、北四楼(1919年)、盛宅(1923年)、体育馆(1925年)、执信西斋(1930年)、工程馆(1932年)、总办公厅(1933年)、校门(1935年)、科学馆(1947年)、文治堂(1949年)、新建楼(1953年)、新上院(1954年)、五卅纪念柱(1925年)和史穆烈士墓(1950年)。
建筑修缮:尊重历史、优化功能
华山路校门和两侧的围墙建于1935年,既是国保建筑,也是交通大学的象征。南洋公学诞生于1896年,建校时学校大门选定在校园的东南角,门前有徐家汇三条主要河道之一的李漎泾流过。河上原有一座木桥,称为校门桥(现已不存)。过了桥,就看到了当时的校门——四柱三门的木牌坊,明间门楣上写有校名“南洋公学”。
南洋公学校门旧照
直到1935年,学校的新校门落成,其式样仿传统官式大门,古色古香,碧瓦朱甍,颇为美观,整座校门给人以威严和庄重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