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数量众多,读音和形体比较复杂,容易把握不准而误读、误写。中医药中冷僻字和特殊用字较多,如果阅读时对字形字音不认真对待,书写时不注意用字规范,就更容易发生误读和误写现象。
以下分六类列举容易误读误写的中医药常用字。
1 脏腑生理(27个)
1.囟:脑门,婴儿头顶骨缝未合处。读xìn(信),不可误读误写为“囱”(cōnɡ)。
2.頞:鼻梁。读è(饿),不读ān(安)。
3.涎:口涎,口水。读xián(嫌),不读yán(延)。
4.颌:上颌,下颌。读hé(合),口腔上部和下部的骨头与肌肉等组织。
5.颔:下巴骨,下巴部。读hàn(汗)。与“颌”不同。
6.肓:膏肓,肓膜。读huānɡ(荒),不可误读误为“盲”(mánɡ)。
7.膻:膻中,读dàn(旦),不读tán(坛);表示羊膻味,读shān(山)。
8.贲:贲门。读bēn(奔),不能按“喷”类推读pēn。
9.睾:睾丸。读ɡāo(高),不取ɡǎo(搞)。
10.脬:膀胱。读pāo(抛),不能按“浮”类推误读fú(浮)。
11.臀:臀部。读tún(豚),不读diàn(殿)。
12.尻:臀部;尾骶骨。读kāo(考,音平),不读jiǔ(九)。
13.髂:髂骨。读qià(洽),不读kè(客)。
14.髁:表示股骨读kē(颗);表示髋骨时同“胯”,读kuà(跨)。不读huái(怀)或ɡuǒ(果)。
15.肱:肱骨,读ɡōnɡ(工),不读hónɡ(宏)。
16.跖:跖骨,即脚掌骨。读zhí(直),不读shù(庶)。
17.腓:腓肠肌。读féi(肥),不读fēi(非)或fěi。
18.胫:小腿,从膝下至脚上部分。读jìnɡ(竟),不读平声jīnɡ(经)。
19.腨:胫肉,俗称小腿肚。读shuàn(涮),不读duān(端)。
20.胻:胻骨。胫骨的上段,亦指胫骨。读hénɡ,不可按“行”读为xinɡ(形)。
21.踝:踝骨(小腿与脚连接处两边突起的圆骨)。读huái(怀),不读ɡuǒ(果)。
22.骺:长骨两端连接关节的部分。读hóu(侯),不读hòu(后)或ɡòu(垢)。
23.(月 囷):隆起的肌肉。读jùn(俊),不读jiǒnɡ(窘)。
24.癸:天癸,中医指促进性机能发育的物质。读ɡuǐ(鬼),不读kuí。
25.脉:表示脉象,读mài(卖);表示脉脉含情,读mò(默)。
26.溺:表示小便,读niào(尿),即后世“尿”字;表示淹没、沉溺,读nì(逆)。
27.吮:婴儿吮乳。读shǔn,不读yǔn(允)。
2
证候病名(44个)
1.晡:日晡潮热,“日晡”指申时,即13~17点。读bū(布,平声),不读pǔ(普)或fǔ(甫)。
2.懑:烦懑。读mèn(闷),不读mǎn(满)。
3.怵:怵惕,恐惧貌。读chù(触),不读shù(术)。
4.龋:龋齿。读qǔ(取),不读yǔ(禹)。
5.齘:磨牙。读xiè(谢),不读jiè(介)。
6.眊:眼睛看不清。读mào(帽),不读máo(毛)。
7.眚:眼睛生翳。读shěnɡ(省),不读shēnɡ(生)。
8.眩:目眩。读xuàn(楦),不读xuán(玄)。
9.眵:俗称“眼屎”。读chī(痴),不读duō(多)。
10.痏:针孔,或疮疡.瘢痕。读wěi(伟),不读yǒu(友)。
11.瘁:心力交瘁。读cuì(翠),不读zú(足)。
12.疱:面部疮疱,粉刺。读pào(泡),不读bāo(包)。
13.瘵:病,多指痨病。读zhài(债),不读jì(祭)。
14.衃:瘀血,凝血。读pēi(坯),不读bù(不)。
15.xián(疒 间):癫xián(疒 间)。今习作“痫”。读xián(弦),不读jiān(肩)。
16.怔忡:心悸。读zhēnɡ(争)chōnɡ(充),不读zhènɡ(正,去声)zhōnɡ(中)。
17.皴:皮肤皱起或开裂。读cūn(村),不读jùn(俊)。另外,皲(读jūn)与本字义近而音形有别,不可混淆。
18.瘕:癥瘕。读jiǎ(假),不可按“暇”类推读xiá。
19.佝:佝偻。读ɡōu(钩),不能按“拘”类推读j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