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是非常普通的威刚万紫千红,4G*2共8G组成双通道,B75主板也不支持1600以上频率,故只是默电把时序稍微压了一点为9-9-9-24。
显卡是之前写推土机那篇文用过的铭瑄GTX1060,核心/显存仍分别超频100/500MHz。
跑分篇
怀旧硬件不太好找参照物,暂且拿出推土机那篇文的数据来做对比。
三个对比对象分别为推土机FX-8320E(一组为默频,搭配1600CL11内存;一组超频到4.5GHz,并搭配1866CL11内存)和锐龙R5-2600X(关闭2个核心使得只剩4核8线程,再手动定频4.2GHz,搭配3200CL16内存)。最后一个的性能基本约等于今天的i3-10105F,或者说头几年的家用旗舰i7-4790K。
老规矩汇总放最前,详细截图放后面,太长不看的小伙伴可以快进。
先来一发喜闻乐见的娱乐大师经典版(因为绝对值过高,没有做进图表里)。
鲁大师的显卡分本质是一个类似CSGO的高帧竞技游戏过场,会受CPU的单核性能左右,E3-1230V2的成绩虽然比搭配推土机时稍微高了一些,但仍没能让GTX1060满载,大部分时候负载在95%附近,可见E3-1230V2在1080P下基本也就能带个GTX1060/RX580了,2K则可以稍微提到RTX3060/RX6600XT。2600X定频带这个超频后的1060能跑到超过18w分。
2~3代酷睿的CPU-Z跑分很有意思,几乎就相当于CPU频率(MHz)除以10。E3-1230V2跑出单核近370,多核近1800的成绩,图上可见单核分数甚至超过了不少锐龙1000系。
Cinebench R15不动用AVX模块,是一个对老u相对友好的项目。E3-1230V2的成绩为单核134多核638,多核表现不输一些10代酷睿的低压轻薄本,单核则与CPU-Z差不多,和山寨版i7-4790K的差距约30%。
Cinebench R23因为会动用AVX2模块,只有AVX没AVX2的E3-1230V2会比较吃亏,和山寨版i7-4790K(其实R5-2600X的AVX2也是半血)的单核差距拉大到50%以上,不过打一打同期的推土机还是轻轻松松。
3DMark11是个已经淘汰的老牌测试项目了,因为恰好和E3同年代,故搬进来娱乐下,前面的R15同理。E3-1230V2物理分数远远超过了推土机,即便后者超频也打不过;图形分数(体现CPU对显卡的利用度)四位选手倒是都比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