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曾于2017年报道,为获得潜在消费者,医美机构已撒下大网。从美容院、美发店、美甲店到网红、微商…只要能拉人,都可以成为渠道商,向医美医院源源不断输送客源。
橙子告诉九派新闻,不同于客源不明的渠道医院,“莆田系”在医美领域规模大,比较守规矩,名声并不差,这些医院都是靠口碑、广告这些见光的方式去获客。
医美被视为唯一可以和公立医院竞争的领域,中国医美行业成规模的机构多半来自“莆田系”,如美莱医疗、艺星医美、施尔美整形美容医院等。
数据显示,这个行业“莆田系” 已经占据8成。在成都,几家大的美容医院也有“莆田系”的身影。
王亚璐十几年前在“莆田系”妇科医院实习时,曾见过医院用夸大病情的方式,对患者实行欺诈,“白带常规是1个 ,他会给你写3个 ,本来冲洗就好了,却让你花钱治疗。”
现在,她有一些同事去了“莆田系”医美医院工作,她了解到,不同于“名声差”的男科妇科,医美医院在医疗质量上会做好把关。
橙子认为,“男科妇科是一锤子买卖,但医美不一样,医美机构第一次获客成本都很高,第一次基本上是亏的,所以要把服务和后续跟上,‘莆田系’在营销上要花很多钱,为了盈利,还是很爱惜羽毛的。”
【6】洗牌
医美行业的诱惑,也吸引着人才的流入。“棱镜“报道称,成都一家知名大医院的神经外科老医生,直接转行到医美行业,把业内人士“都惊呆了”。知情人士表示,成都公立医院几年工作经验的医生,月薪为1万多,顺利转到医美行业的话,薪水可能翻个两三倍,“但如果他思路没法转变,美商不够,在医美行业也做不下去。”
对于医美机构来说,行业也在洗牌。“棱镜“在报道中提及,2019年集中成都集中新开了一批医美机构,但在2020年几乎全军覆没。
王亚璐认为,除了疫情因素,也有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投机者被清洗出局。
高雅对此表示,一个是客源问题,那些“暗地里的渠道机构”药品掺了很大水分,顾客不满意,客源就流失了;还有就是机构用的东西能不能及时更新迭代,医美行业的药品更新非常快,“这个和药品开发公司也有关系,这个就看你手上的人脉和厂商资源了。”
“如果你只是为了赚快钱,就不容易生存下午,这对真正有实力的医生和机构来生活,都是好事。”王亚璐说。
医美行业竞争加剧,医疗机构品牌迭代也会加速,这也成为成都医美行业的短板之一。
《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报告2019》提到,在新三板上市的医美企业中,没有一家机构的总部位于成都,目前医美中游机构未形成品牌效应,绝大多数医美品牌的行业认可度偏低,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较小。
报告建议称,“如何通过运营模式的创新和营销策略的转变,来降低医美机构的获客成本、树立良好的机构品牌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成为当前成都市医美行业发展重点。”
产业中的头部医美机构,已度过曾经的野蛮生产时代;对于一些未形成品牌效应的机构来说,路还很长。
陈杰认为,成都医美处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会存在一小部分无良机构为了追求利益,偏离了医疗本质,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不过随着医美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这样的情况已经少有发生,同时陈杰也呼吁广大医美患者一定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文中嘉佳、橙子、张锐、高雅为化名)
武汉晨报记者 李沐曦 四川成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