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CEO魏东发布全员信,公布了与2018年1~6月相比,2019年首汽约车同期的收入增长227%,并称首汽约车在上海、深圳已经实现盈利,在北京、广州、杭州、成都、贵阳等城市也已经接近盈利。
魏东将首汽约车的成长轨迹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上线到2016年,主要做地域覆盖;第二阶段是2017年,主要进行密度覆盖;第三阶段是2018年,开放加盟,为平台减负、加速规模化;第四阶段是2019年,重点打造服务 品质的高口碑核心竞争力。
他称2019年是“盈利年”,首汽约车计划在2019年内实现整体盈利。
重模式之痛
专车一定程度上是优质与安全的代表,平台需要更高素质的司机与更标准的流程去维持服务水平,而对司机 车辆组成的运力更严格的把控,也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成本。
彼时,补贴竞争的畸形生态将用户门槛大幅降低、司机收入大幅抬高,本就高客单价的专车对比之下毫无优势。首汽租车不得不进行跟随性补贴,典型如2017年首汽约车推出的“充100返100”活动。
用户端之外,为了稳定司机,首汽约车还对司机进行大力扶持。根据公开报道,首汽约车的司机福利待遇包括固定工资与协议底薪、提成、五险一金等,平台还会承担司机的手机费、车辆维修保养费,并给于双倍油补。
首汽约车司机每个月的工作时长达到208个小时,也就是每天近7个小时,就可收入2100元底薪 1500元协议工资。此外,以15600元为分界线,每月达到以上者按照25%给提成,以下者提成为20%。
即使是火热的补贴时期,这样的待遇也很难不让司机心动。但也正是由于平台重运营模式下的高额成本支出,首汽约车的亏损逐年增长。
据公开数据,2015年首汽约车营收777.53万元,净亏损为5872.18万元;2016年营收3.78亿元,净亏损增至8.81亿元;2017年前4个月,首汽约车营收2.99亿元,净亏损为4.5亿元。
可以看出,随着开放度不断增长,车辆规模不断扩大,首汽约车的亏损也在逐渐增加。2019年4月,首汽约车开始更深入的改革,改变自营模式转向承包制。平台给了司机三个选择:
第一种:继续选择自营,不过工作时间要满足8小时,且早晚高峰时段要跑足4小时,未满时限会扣钱。取消1500元协议工资,月订单达1.5万元以上可拿提成,2倍油补减至1.86倍。
第二种:转为承包司机,司机每月给平台缴纳6600元租金,平台按照15%的比例对订单进行抽成。实行阶梯制油补,手机费和车辆保养费由司机自己承担,维修费平台和司机六四开。司机自负盈亏,工作时间也更为自由。
第三种:对上述两方案都不认同,交车离职。
至2019年底,首汽约车累计转承包驾驶员超过2万名。而这一系列的运力开源举措与司机体系改革,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专车的服务质量。
“首汽约车真正的转折点开始于模式改变。”业内人士认为,首汽约车以往虽然成本高昂,但其积累的规模化的优质专职司机,在网约车常态化运营后将成为稳定且优质的运力供给,这是现阶段最难能可贵的。模式转变后,首汽约车的优质司机流失去向其他平台,等于前几年在司机身上的投资也打了水漂。
其他渠道新增的运力填充了司机缺口,却也稀释了服务质量。
流量悖论
进入2019年,网约车平台的分化愈加明显,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调性服务的平台越来越多。消费能力良好的用户对服务挑剔,会选择供给质量较高的专车平台,强调时效性与性价比的用户,则是快车的常客。
北京、上海等超级城市,主流用户以高收入群体为主,天然适合专车,但平台集中抢占市场,对各自的运力稳定性与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在魏东刻意打造首汽约车的专车口碑前,首汽约车就一定程度上成为专车的代名词,而他定义为口碑年的2019年,规模化扩张贯穿始终。也是这一时期,首汽约车的专车标签出现松动。在各个聚合平台上,即使是放在同一档次“经济型”列表里的首汽约车,也比其他平台高出不少。

2019年7月,魏东在界面新闻的采访中称,首汽约车接入聚合平台是因为,自营模式虽然质量可控但发展相对较慢,而在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里,太慢就没有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