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办?
《优秀的绵羊》里说,“就算是那些曾经赢得无数奖项的最成功的学生,他们也会在某个时刻停住脚步思考这一切是否都值得。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身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
徐凯文提到,如果把影响这代年轻人的同辈、家庭和社会因素看作一个环环紧扣的系统,那么处于社会焦虑、压力链条最底端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出问题是全社会的合谋。
作为家长,我们也许要停下来思考,看看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
核心人格在2岁之前形成,弗洛伊德说6岁后没有新鲜事。
中国人说3岁看大,7岁看老。童年有多重要,家庭教育就有多重要,父母就有多重要。
也许你会说,我们也没有能懂得自己的父母。但我们是当今社会的成人,拥有很多资源,读书,网络,找咨询师都可以帮助我们我们自己成长。
儿童不同于活在社会价值系统里的成人,学历、财富、地位这些就是社会价值系统。
他们是活在生命价值系统里,爱、尊重、理解、被抱持……这些都属于生命价值系统。
如若我们知道这一点,不从小对儿童进行物化训练,不忽略其内在的情绪、感觉、心灵的成长,经由这样培育出来的儿童,长大一定不会空心。
一个人一生得到多少爱、理解、尊重、积极正向,是没有办法计量和证明的。
生活中恰恰是这些无法证明、计量的东西,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能走多远,是否轻易为外物所影响,为焦虑的洪流所裹挟。
这些无法计量的东西,浇筑着他们内在的“实心”。
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内心储存足够的快乐能量,这样在他们面对未来生活困境时才会有力量。
青春期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同一性确立,向内探索我是谁,活着意义的节点。此时要给予青少年时间、空间来完成其生命中重要的发展性任务。
就是说,作为父母,一定要同步完成自身的成长,才可能有空间,助他们成长一臂之力。
作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们的不应是分数、金钱,是爱,是智慧,是创造和幸福,是许给他们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想,这和历时75年哈佛研究的成果殊途同归。
以上。
我们公众号【心知岛】【壹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