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等着我们去阅读、去探寻。
《双法字理》通过分类又串联,讲理又讲故事的识字方式,不但能让孩子在短时间内系统地识记更多汉字,而且能有效辨析相似汉字的音、形、意,可少些、不写错字、别字,也可让成人乐在其中。
今日汉字主角:锅埚窝蜗涡莴
1
“锅”这个字很晚才有,是唐宋以后才有这个字,读音为“guō”。
古时,最早的锅就是鼎或鬲,由泥土烧制而来,随着文明的发展,又铸以青铜的鼎或鬲。到今天,这些“锅”已经成为了国家珍而藏之的宝物了。
鼎和鬲,这两种器物都有腿,鼎方口四条腿多为大器,鬲圆口三条腿多为小器,最初有腿是为了方便在下面生火,那时还没有炉灶的产生。
随着炉灶的产生,这种有腿的器物因笨重而逐渐淘汰,由圆底、平底的炊具取代,那就要给它新造个字。这就有了“锅”字的产生,因为由金属制造,所以金字旁(钅),取“呙”表示用来烹骨煮肉。
后来,凡是用来做饭做吃食的器物,都统称为锅。
“锅”的隶书是宋朝蛰道人朱长文所书。
朱长文,字伯原,自号灊(潜)溪隐夫,宋代书法家,以隶书见长,汇编历代书法论文,成书《墨池编》。
2
“埚”其实也是锅,但不是用金属制造的,而是用土石所做,指坩gān埚,最初也写作“甘埚”。另外,它还有个异体字写作“堝”。
它不是做饭烹饪食物用的,而是烹炼金银所用。
坩埚是化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化和精炼金属液体以及固液加热、反应的容器,以保证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它的生产原料可概括为三大类型,一是结晶质的天然石墨,二是可塑性的耐火黏土,三是经过煅烧的硬质高岭土熟料。
此外,在熔融强碱性物质时会用到铁坩埚,但因易生锈和氧化等问题,使用并不广泛,所以仍旧以不活泼金属坩埚为主。
“坩”也是古时一种土制的器皿,是一种盛放美食的小容器,可保温保鲜。
3
“窝”字泛指鸟兽的巢穴,但巢与穴又有所不同。“窝”字上面是表示洞穴的“穴”字头,下面是“呙”,即“锅”的省略。为什么呢?
因为鸟兽的巢穴不管是在树上,还是地上,其修建的地方都有一个圆形的大草团铺垫着,就像一个大锅的样子。如鸟窝、鸡窝、狗窝、狼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