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物者再说
中国传统服饰制度注重上身,从深衣到后世的各种袍服,不仅制作精美,其颜色、纹饰更是断代的重要标志。相比之下,裤子的精美程度低了很多,以至于很长时间中原的人们都不穿裤子。
现在的我们难想象没有裤子的日子,但拥有裤腰、裤腿、裤裆齐备的裤子着实过了很长时间。最晚在周朝,史书记载中原地区的人们穿上了具有保暖功能的开裆裤;随后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流中,中原人穿上了合裆裤。
宋代,坐姿的改变进一步推动了裤子的发展,奠定了后世裤子的基本形态以及穿裤子的习惯。如果说华美的上衣是身份品味的象征,那质朴的裤子绝对就是为了让人更加舒服的贴心存在。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博物馆编. [M]. 福建南宋黄昇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2.张文翰. 汉族裤装历史演变与创新应用[D].江南大学,2014.
3.肖梦龙.江苏金坛南宋周瑀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07).
4.张俊杰. 中国传统裤装造型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