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科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前沿交叉学科,运用生物学及基础医学技术研究解决医学中的有关问题。生物医学经济已经成为科技经济转型的主要力量之一,是推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当今世界仍面临着许多重大的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高成江表示,“基础医学的科技创新为国家应对重大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提供应急研发能力的支撑和关键核心技术储备。如果现在不重视这个问题,将来就不仅仅是‘卡脖子’,而是‘卡脑子’,中华民族决不能失去这个赛道。山东大学秉承‘为国育贤’的初心,立志‘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我想这是流淌在每一位山大人身上的血液。”高成江温文尔雅,一派学人之风,但说到这里,仍然心情激动、言辞恳切,拳拳报国之心,殷殷为民之志,令人动容。“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素质的杰出人才培养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健康领域具备医学、生物学、交叉学科背景和拔尖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人才队伍现状还不能很好适应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生物医学专业是新形势下健康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创新性生物医学专业人才为目标。”说起生物医学专业,高成江难掩兴奋之情,“专业所招收的学生是从山东大学所有专业学生中进行二次选拔,优中选优,他们既要学习生物学知识,又要学习医学知识,既要搞好学习,还要搞好科研,我们将倾全院之力打造基础医学教育的‘黄埔军校’。”
“在食堂和世界顶尖青年学者担任的‘学术导师’同处一桌就餐,聊聊学习和生活,不亦快哉;‘生活导师’时时大家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况,无微不至,不亦快哉;面对出现的问题,‘学业导师’不厌其烦地解答,同学间互帮互助,不亦快哉……”2019级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班长杨志帅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后,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欣然提笔写下这份感慨。
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依靠创新体制机制,整合校内外、海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创造”,通过独特的科研轮转模式,通过邀请全国乃至世界顶级“大牛”,让学生体会不同学科的魅力,将他们培养成既具有深厚的数理化功底和生命科学知识,又融会贯通医学知识,具备优秀的科研创新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卓越的人文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强化‘医学 X’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医工、医理、医信、医文交叉,让学生一起探索基因片段在蓝色星球上不断演绎的无穷奥秘,成为未来的生物医学领袖、基因探索者。”
“做基础医学研究,国际视野非常重要。”曾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杜克大学度过了博士、博士后研究时光的高成江回国后,眼光却从未离开国际学术前沿,他深知国际视野的重要性。近年来,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内布拉斯加医学中心、瑞典卡洛琳斯卡医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相互交流访学,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百年名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生物医学科学专业本科生可通过短期交流、暑期学校、科研实习等项目进行海外研修。“我们还将与齐鲁医学院探讨设立优秀生物医学科学本科生海外交流助学金及国际会议资金专项,提供资助,让学生‘走出去’‘看一看’。”
乘风破浪正当时,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这些年轻学生正以饱满的热情在生物医学领域孜孜不倦地吮吸营养,茁壮成长,“实验室每天五点就有人排队,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说起学生们的努力,高成江颇为激动,大有“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的豪情。
科研心:板凳甘坐十年冷 学术不写半句空
“给小黑鼠注入一种化学物质诱导出关节炎,它的关节就肿胀起来,再注入一种研究的药物成分,没多久,小黑鼠肿胀的关节就恢复正常,这就是在分子水平诠释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及其调控机制的实验过程。”高成江说起自己的研究成果很是欣慰。2007年回国到山东大学执教,他从一间空房子开始自己的科研征程,如今已是硕果累累,在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中取得多项进展,连续在国际免疫学和病毒学的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Immun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和PLOS Pathogens等发表多篇重磅文章。“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一直是人类健康面临的巨大挑战,基础医学仍有许多重要的、关键的领域问题亟待取得重大突破。我们现在仍处于寻找靶点和阐明机制的阶段,还是希望能将理论成果转化,设计出药物,投入临床应用。从基础到临床,成功的几率非常低,能达到 0.1%就不错了。想要成功,没有10-20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这是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过程,但我十分享受这份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