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这项技术的源头,世界上第一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出自萨博。在上世纪80年代末,萨博开始研发可变压缩比技术,在1990年取得相关的专利。萨博把其研发的可变压缩比技术称之为“Saab Variable Compression”,简称“SVC”。这款发动机压缩比能够在8:1到14.1之间连续调节,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气缸盖位置的上下浮动来改变压缩比。发动机在初期,就因为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成本也很高,导致这台发动机根本没法量产,不经感慨,如今萨博品牌也没了。
然后就是日产研发的“VCR”可变压缩比技术,当然这是出自茂木克也先生(日产高级工程师,日产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之父),搭载这种技术的发动机压缩比范围同在为8:1-14:1。和萨博不同的是,它采用的是杠杆原理,在偏心轴转动的时候会连带着控制杆上下运动,因为杠杆的作用,连杆会向偏心轴的反方向运动,这样就会改变压缩上止点活塞的位置,从而改变压缩比。在2008年,开始装车试验,第一台搭载可压缩比发动机的原型车是日产JUKE。
2018年6月,搭载KR系列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英菲尼迪全新QX50上市。2018年12月,同样搭载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第三代天籁也上市了。KR系列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的诞生,让日产回到VQ时代的辉煌。2019年,日产KR20 2.0T 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
日产e-POWER,技术在什么水平?
谈到日产e-POWER,太多人在问啥时候能在国内使用?它严格意义上是和本田i-MMD技术,丰田THS-II技术,形成日系车的技术壁垒。早在2010年,日产在成功试水纯电动车型聆风之后,在聆风的成熟电动技术基础上,e-POWER技术应运而生。这项技术于2016年率先在日本市场推出,并搭载于日本市场销售的日产Note及Serena两款车型上。其中,日产Note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拿下了细分领域销售排行榜第一,直接秒杀丰田普锐斯车型。
在这里,我刚好借助我大学四年的汽车工程学专业的知识和大家解读一下,e-POWER不是一项纯电技术,和传统混动、传统的增程式混动技术有区别,e-POWER电动动力总成由发动机、电机、电池和逆变器构成。与纯电动车的区别仅在于是汽油发电还是外部充电,汽油发动机在此动力系统中仅负责发电,所以发动机可以控制在最佳效率范围运转,和纯电动车的驾驶感受十分接近。
还能做到以1/10000秒为单位进行扭矩控制,通过VCM运算各部件的目标值,来有效运用这些特征,在各项性能要求的容许范围内具备最佳的燃油经济性。与增程式混动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e-POWER技术是一体化动力总成,包括发电单元和驱动单元,的电池容量相对而言更小,e-POWER技术不支持独立充电。
深究其中,它技术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在深究,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就明白一个事情就足以,就是它开起来很省油, 据相关数据显示,搭载e-POWER技术的车型,市区工况下油耗为2.9L/100km。再加上e-pdal电子踏板技术,官方表示能减少70%的刹车操作。
(东风日产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
有些网友就会说了,这项技术和中国有啥关系?根据日产透露的计划,国内首款搭载“e-POWER”技术的车型很快就会亮相,到2025年有超过6款车型搭载“e-POWER”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