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作为地名,从此诞生了!
庞桂云 摄
公元前164年,第二任淮南王刘长死于流放途中,在位22年。刘长死后,淮南王的位置空缺了10年,汉孝文帝为此很是头疼,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因为被前两任淮南王造反给搞怕了。最后,汉孝文帝想出了一个高招,把淮南国一分为三即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国土面积大为缩小,实力大为减弱,看你还有什么资本造反?事实证明,汉孝文帝也想错了。公元前122年,第三任淮南王刘安意图谋反,被抓自尽,在淮南王的位置上干了42年,是三任淮南王中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位。汉武帝一气之下,取消了淮南国番号。从高祖首设淮南国,到武帝取消淮南国,前后81年。
然而,刘安所编著的鸿篇巨作《淮南子》,却成为千古奇书。
不仅如此,刘安还发明了豆腐。八公山因此成为天下豆腐的源头。
事实上,《淮南子》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百家的最后一次绝唱。因为,当刘安把《淮南子》呈献给汉武帝不久,汉武帝即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开启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社会从那时起一脚踏进儒家思想大一统的时代河流。
从历史和文脉的视角来比较淮南和滁州,这两座城市有诸多相似之处,或可用“五个一”来领括:
一座名山:淮南有八公山,滁州有琅琊山
一本名著:淮南有《淮南子》,滁州有《儒林外史》
一座名城:淮南有寿县古城,滁州有凤阳古城
陶应山/时帆 摄
一群名人:淮南有楚考烈王、楚幽王、孙叔敖、黄歇、廉颇、刘安……滁州有欧阳修、韦应物、吴敬梓、朱元璋、戚继光……
一系列名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塞翁失马、鸡犬升天、淝水之战、兔死狗烹……这些都是源自淮南的原创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这些都是源自滁州的原创成语。
文脉兴盛,历史厚重,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源远流长。滁州和淮南各领风骚。
在文脉上,似乎淮南和滁州各有千秋,很难说谁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