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找差距,因为创新突破、争先担当意识的淡化,淮南“慢几拍”。
改革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这些年来,合肥、滁州的多个“第一”,首先是干部群众饱受非议、顶着压力、冒着风险“创”出来的。
先看合肥,坚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网上曾有自媒体称赞合肥的三次“豪赌”:第一次是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财政赌面板,投了京东方,赚了一百多亿元;第二次是2011年,拿出100多亿元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创新,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元;第三次是2019年,拿出100亿元赌新能源,投资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版块落户合肥。城市孕育了新产业,新产业重塑了城市。当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产业与城市的共振,催生了“合肥模式”。
而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外人眼中的“赌”,其实是合肥遵循产业发展“按需补缺”的必然路径。
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目前,合肥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液晶面板出货面积约占全球的10%。在合肥打造了一个世界级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可曾想,这一庞大产业集群的发端,源自合肥在家电行业发展中的痛点。
在高新产业中,显示屏被戏称“烧钱大王”。12年前,京东方举步维艰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敲定合肥京东方6代线项目。在“合肥模式”催化下,当地的家电产业与京东方擦出绚丽的火花。京东方解决了合肥家电“少屏”之痛,让合肥最终站上全球平板显示产业制高点;合肥则助推京东方一步步成为国际显示产业龙头企业。
家电产业缺屏,就引入显示屏产业;屏幕问题解决了,驱动芯片依然依赖进口,于是合肥布局集成电路产业。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细看这些产业龙头的引进,都是符合合肥本身产业的特点,具有上下游联动效应,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缺什么就补什么,合肥引入龙头项目,最后产业成链、成群。
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的智能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再说滁州,融入南京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滁州的决心甚至超过了镇江、扬州。当年江苏省内城市还在犹犹豫豫,是不是要建地铁通达南京的时候,滁州却勒紧裤腰带,把地铁建到南京,并且地铁运营也和南京充分合作。对于经济发展目标,滁州也一直都不掩饰自己的追求,从2016年开始,滁州连续将“冲刺经济总量全省第三”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力争招引沪苏浙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占全市总数的50%以上”这一目标。
不可否认,近年来,政治生态受损,影响了淮南一些干部的心态:一些干部少了分敢想敢干的冲劲与闯劲,多了分明哲保身的庸气与习惯;少了分敢于担当的勇气与魄力,多了分求稳怕变的推诿与满足。大家都知道很多事情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但仍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没有创造,不敢突破,也许,大家感觉这样并没有错,而且也确实不会犯错,但是,淮南的事业发展也在此中“慢了几拍”。
淮南发展已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候,除了迎头赶上,我们还有退路吗?
淮南已然退无可退,唯有正视差距、迎头赶上!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上坡的路最难走,但再难的路也要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难而上,迎头赶上,才能绝地奋起!
迎头赶上,关键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问题。
对标先进,是为了更新观念、反思不足、少走弯路。
“我们不能听了很激动,看了很震动,回来没行动。全市各县区(园区)、各部门要切实把学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思路用在发展上,在破解难题、化解矛盾中出实招、见实效,在苦干实干中体现担当、展现作为,同心协力、凝心聚力、竭尽全力,推进淮南高质量发展。”学习考察期间,在两市召开的座谈会上,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