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修十一增加催收非法债务罪,就是针对这种非法和暴力催收行为的,互联网平台上发生的该等行为同样在刑法的打击之列。通过互联网或App产生借贷纠纷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当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并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不允许私力动武。刑修十一出台后,借贷平台为了完成催收任务,必须放弃形形色色的暴力催收行为,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刑法打击的对象。”王德怡说道。
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已有地方检察机关对催收非法债务案件提起公诉。据检察日报3月22日报道,日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检察院以涉嫌催收非法债务罪对利用泼油漆等手段催收高利贷的恶势力成员李龙提起公诉。
解决之道
谁来满足借贷需求,如何让良币驱逐劣币?
受到不良考核、各类规范文件约束的持牌机构,也有“不敢贷”迹象,如部分持牌消金机构下架服务在校生的产品。
但市场借贷需求仍在,一部分是由消费规模扩大带动。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用户如果是借贷消费,只要额度合理,不过度超前透支,银行一般不会拒批。”前述银行信贷人士称,他们担心的是资金流入楼市,出现就会被监管罚。今年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严查消费贷、经营贷流向。就在3月19日,北京银行业协会进一步向会员银行发出倡议,防范套取银行信贷、挪用个人经营贷进楼市。
但市场有很大潜在消费需求,这就给了非法网贷平台生存的土壤,应如何引导良币驱逐劣币?董希淼认为,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多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建议监管部门继续“堵偏门”“开正门”: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坚决遏制非法网贷平台无序蔓延,将“偏门”堵严、堵实;另一方面要放宽政策限制,进一步放宽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大学生等信贷领域,将“正门”开大、开好。
一位小贷领域资深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普惠金融要服务于所有社会有需求的人群,这是金融的宗旨。持牌金融机构应适当地调整信贷产品,按照更合规的方法发放贷款,比如要求有担保人、验证收入来源等。从政府角度来讲,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鼓励正规的金融机构开发合规的信贷产品,来解决贷款需求问题。
有监管人士去年末表示,要继续提高普惠金融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广覆盖、有差异的服务金融体系,分类、分层满足不同普惠金融的需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