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面膜的火,不是闷声不响的。习惯使用面膜的人或许记得,2017年,一篇测评医用面膜的种草笔记,在小红书被评论了上千次。笔记罗列了20多个医用面膜品牌,详细介绍了产品功能和适用肤质。
接着,更多达人、女明星开始推广医用面膜。
有数据显示,2019年这类面膜的消费量就已经达到3.4亿片,销售额超过50亿元,近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超40%。
据更美APP数据,2020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为1975亿元。凡是做过医美项目的人,都逃不开医用面膜。
今年年初,创福康的母公司广州创尔生物宣布冲击科创板,招股书显示,公司综合毛利率达82.51%,这比号称“护肤界茅台”的玻尿酸行业,平均78.18%的毛利率还高。
野蛮生长
严格来说,医用面膜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是“械”字号产品,介于药品和护肤品之间。而平时,大家使用的SK-II前男友面膜,一叶子补水面膜,都是“妆”字号,是化妆品。
也只有具有医疗背景的企业,才能生产械字号产品。起初,医用面膜研发出来,都是给医院、药店供货,宣传“成份简单”、“不含防腐剂”、“敏感肌肤救星”,作用是修复疮口、给皮肤物理降温。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专业”,姚洋跟每个询问货源的人,都说“产品来自医疗器械机构”。这种背书让医美面膜几乎无往不利。
可复美背后是西安巨子生物。其创始人之一马晓轩透露,每年,可复美要在院线卖七、八百万盒面膜。他还记得,2011年,可复美刚上市后,在医院渠道,“明显比化妆品店要好推广。”
过了几年,马晓轩发现,自家的产品,出现在了很多淘宝店里,“朋友圈微商也在卖我们的产品。”但那个时候,可复美并没有开拓除了医院以外的渠道。
一个医院皮肤科医生告诉马晓轩,消费者要复购,必须跑回医院面诊,像开药一样开面膜单子。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代购,这也是可复美的产品,在马晓轩不知道的情况下,流入其他渠道的原因。
于是,2015年,马晓轩把可复美搬到了天猫和阿里健康大药房。如今,可复美店内销量最高的涂抹面膜,月销8万加。
敷尔佳品牌渠道负责人韩金平也说,敷尔佳是从医院渠道起家的。2015年,黑龙江省华信药业有限公司委托哈尔滨三联药业,生产敷尔佳面膜,为了迎合医美市场,其中一个品牌系列,干脆取名“敷尔佳1美”。
风有刮起来的阵势,拿扇子的人就多了。不少定位敏感肌的化妆品品牌,开始推出“械”字号面膜,例如薇诺娜、玉泽。
医院也开始研发面膜,例如被形容“挂号挂到哭”的上海九院、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华西医院;已有院线面膜的企业,就拓展线上,开淘宝、天猫店,例如芙清、可孚;甚至还有为了推面膜而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例如2019年成立的成都绽妍、广州斐思妮,2020年成立的烟台怡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