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的收入和社会财富是有限的,过度的消费最终都会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随之而来的便是官场坍塌式的腐败。乾隆晚年,最严重的问题便是吏治问题,而且这种作风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这也是后来嘉庆、道光终其一生都无法克服的最大困难。

此外,六次南巡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乾隆南巡应该来说是过大于失,如果进行量化,那么功与过的比例应在2:8.六次南巡带来的结果虽然不是灾难性的,但给江南人民造成的伤害十分巨大,康、雍两朝,加上乾隆初年积累的社会财富,几乎被消耗殆尽,百姓的负担十分沉重。
重用和珅也是乾隆的一大败笔,和珅的发迹应该说和乾隆的享乐是分不开的。和珅的特长在于理财,其实说白了就是会捞钱。他本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而且和珅的背后是一个十分庞大的贪官集团。
乾隆晚年重用和珅就是因为他能满足自己的私欲,对和珅的放纵就意味着对千千万万贪官的放纵,官场腐败历来是封建王朝的痼疾,乾隆不加以控制,反而暗中提倡,这也是乾隆为后世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大清灭亡和乾隆扯不上关系
历代大一统王朝,都会经历起起落落,不会一直强盛也不会一直衰败。远的不说,明朝在正统以后开始衰败,但到了弘治朝又出现了中兴局面,其后的正德、嘉靖碌碌无为,王朝几尽颠覆。但到了万历初年又出现了短暂的中兴。
任何王朝其实都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但清朝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发现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好像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中兴之主,所谓的同光中兴不过是伪命题,没有真正实现中兴,况且同治、光绪二帝不过是傀儡而已。
如果说中兴,笔者认为雍正皇帝比较接近。康熙一朝也有“康熙盛世”一说,但康熙晚年的朝局并不那么乐观。首当其冲的就是九子夺嫡造成的政治局面混乱,皇子派系林立,朝政荒废。

其次是西北边疆不稳,财政状况堪忧。康熙晚年西北屡屡用兵,而且朝廷一直没有能力平叛战事,康熙去世后,国库存银仅有800多万两,已经超过警戒线。
最后是吏治腐败,康熙皇帝为政宽仁,对官员十分放纵。晚年时从京师到各省的各级官员,行政效率低,不是把心思放在钻营门路上,就是可劲儿地捞钱。
雍正继位时日子并不好过,虽说不上是内忧外患,却也是艰难万分。若不是雍正痛下决心,采取雷霆手段,那么乾隆继位后遗留的问题恐怕会更多。
比较而言,乾隆留给嘉庆的江山其实比康熙留给雍正的江山要更好一些。至少乾隆去世时国库的存银还是十分充足的,多达六千多万两,而且还有和珅这个巨大的宝藏。
当然了嘉庆继位后问题也是有的,白莲教起义以及吏治腐败是两个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可设想,假如嘉庆也向雍正那么有魄力,那么是不是大清也会迎来中兴的局面,我想这个答案是肯定。如果说乾隆有错,那么就是继承人选错了。

讲在最后:也有很多人认为乾隆闭关锁国,让中国与西方国家断绝了联系。其实这一点是需要客观对待的,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封建专制皇帝,是不大可能做到的,别说是乾隆换成是谁也做不到,这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确切地说,应该由他的孙子道光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