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剑出席京北脑卒中防治网络高峰论坛
获评国家级卒中筛查与防治高级基地后,2017年12月22日,清华长庚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北部地区14家综合医院,以及120、999急救系统共同组建京北脑卒中防治网络。
武剑曾对媒体表示,由于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院之间衔接不够紧密等原因,目前国内卒中救治效率不高,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比例仅约为3%。
北京北部的昌平、顺义、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六个地区人口众多,脑卒中综合救治和高级支持能力相对薄弱,医疗质量参差不齐。武剑告诉“医学界”:“在治疗标准和治疗流程上,要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所以我们一年大概会组织6次培训课程。”
其次,京北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就是把这个区域化的脑卒中做整体化的管理。希望通过互联网的作用,把整个京北地区脑卒中院前院中和院后的管理一体化。
“院前指京北区域有人得了脑血管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到一个有资质的医院就诊。院中的话我们要统一建设,三级医院或者二甲医院,要有绿色通道和卒中单元病房,有相应的监测手段和检查方法,如果不具备相应条件也能在医院间快速转诊。出院之后,病人的随访都统一管理。”
这套脑卒中院前院中院后的APP管理系统已经研发出来,并且分为患者端、医院端、急救端、政府端多个端口。“医院端涉及到数据安全的问题,所以要跟医院达成协议才能开放数据。目前做的最多的工作是提高医院的治疗水平。”武剑说。
“为国家培养出100个博士”
武剑常常记着院长董家鸿院士说的一句话,“要做‘名医名师名家’的三名大夫”。
除了临床和科研工作,武剑很重视教书育人这一块,来到清华长庚医院的第一年就开始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目前武剑正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共17人。他笑着表示:“我有一个小目标,为国家培养出100个博士,最好他们都能够有所成绩。”
清华长庚医院2020-2021学年庆祝教师节暨教育教学表彰大会上,武剑(左五)获评优秀研究生导师
“你本人要热爱教育。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去培养他们,为这个学科的事业发展去培养他们,你就会充满热情和精力。”
武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清华、北大、协和、复旦这些高等学府,“他们本身就很优秀,所以我要把他们培养得更优秀。”武剑每年都带队参加年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习的会议,把学生送到各个国家去学习,“背后需要付出不少的精力和金钱。”
武剑有一名今年毕业的学生,一个课题花了大概100多万才完成,“有很好的的结果,最后发了很好的文章,毕业之后被联合国录取。这钱都由我们课题支撑,但是我们课题的钱,我们都愿意更多地投入到学生的培养上。”
教育方法上,武剑强调最多的是兴趣,要培养学生对神经内科的兴趣。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根据自己兴趣点去做东西,不断研究。
他和清华大学不同专业的导师组成几个工作室,从影像、血液动力、材料、脑电功能再到类脑器官,和清华大学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平台。不同专业的学生们围绕某一个方面去讨论医工合作的可能性。
“通过组成这种小的工作室,推进研究或推进学习。即使没有研究,你跟着别人也能学到新的东西,多学科交叉学习,特别是跟理工科融合的比较多。”武剑表示在清华医学院和清华长庚医院都有研究的地方,“我们既有医工结合的平台,也有基础和临床结合的平台。”
同时,团队每周都有学术交流讨论会,大家一起学习,多读文献,多看病人。
武剑先后被医院评选为“水木杏林名医”和“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教学管理者”。他谦虚地表示,“在医院系统里,我的名医名师身份获得一些认可。名家是需要老百姓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同行的认可。”
文章转载自 《医学界》公众号
作者 万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