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当地政府获得批准,决定改造古老的罗湖火车站,建设崭新的“深圳站”。
两年后,新火车站即将落成之时,深圳市市长李灏怀着忐忑的心情,邀请邓小平为火车站题字。
对于这一邀请,邓小平一口答应。
几个月后,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松营去中南海取回题字。
深圳地方领导共同宣纸展开后,只见上面赫然呈现着两个字:深圳!
仅仅两个字?!
吴松营一脸惊愕,为何“深圳站”的“站”字会不翼而飞?邓小平的题字有怎样的深意?
和深圳站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深圳站)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深圳站正式开工的那一刻。
一、忐忑的邀请
对深圳市市长李灏而言,1989年11月23日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在中央的批准下,深圳的新火车站终于破土动工。
看着眼前工人们忙碌的景象,李灏思绪万千。
原本狭小破旧的候车室浮现在脑海中,它有另一个当地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深圳罗湖火车站。

(上世纪的罗湖火车站)
这是一个颇有年代感的边境站。
它坐落于古老的广九铁路之上,占据着中国南大门的重要位置。
过去,罗湖火车站承载了运送内地与香港各类物资的重要使命。不管是米面粮油,还是肉菜蛋奶,都必须经过这里。
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随着时间的侵蚀,罗湖火车站早已残破不堪。

(上世纪的罗湖火车站)
首先,它的面积很小,候车室只有100多平方米。
其次,罗湖火车站的运力十分有限,一共只有两条正线和四条到发线。
车站内各种运营设施也已经老化,周围环境杂乱不堪,与当时正飞速发展的深圳越发格格不入。
“经济特区”这个概念在1980年3月,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人的视野里。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同年8月26日,中央决定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由此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腾飞。

(1984年的深圳)
到了1989年的时候,深圳的建设已初具成效,不仅升级成了副省级市,还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个好消息传遍了千家万户:香港要回来了。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英双方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谈判,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让香港在1997年回归。
香港一旦回归,必然会有无数的同胞经由深圳,来到内地。
而罗湖火车站,恐怕远远不能代表新中国的“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