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火车站于1991年10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
下午四点,在深圳新火车客运大楼里,即将有一场隆重的落成典礼。
而在典礼开始之前,吴松营特意去了趟火车站。
他想看一看那两个由他亲手带回来的字。
然而,站在新火车站的天蓝色幕墙前时,吴松营却愣住了。
他惊讶地发现,“深”最下面的那一捺被放了下来!
两个金红色的大字在太阳下熠熠闪光,端正遒劲,南来北往的旅客脚步匆匆,却也总是愿意停下脚步,抬头看一看这崭新的“深圳”二字。
只不过,他们当时还并不知道,这是由邓小平题写的。
站在川流不息的深圳站里,吴松营感慨极了,不禁想起那日在李灏家的场景。
他们所有人似乎就在一瞬间,明白了邓小平真正的用意。
——深圳不能有“站”。
这列飞速奔驰的火车,不能停站,不能靠站,必须义无反顾的前进,冲锋,奔跑!
“深圳”二字,不仅指深圳这一座城市,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含义:它是改革开放的脚步,是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是中国崭新的美好未来。
当天下午,所有人都在这两个金红色的大字下,见证了深圳站的诞生。
然而,他们不会想到,邓小平和深圳站的缘分还在继续。
三、春风至南方
1992年1月19日,邓小平来到了深圳。
上午九点,邓小平乘坐的专列经过武昌与长沙,抵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深圳火车站。
人们翘首以待,都想看一看这个改变了深圳的老人究竟是何模样。
很快,身穿深灰色夹克和黑色西裤的邓小平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当时他已有八十八岁高龄,却依然“坐不住”,坚持要来深圳看一看。
而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内国外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道路遭遇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改革开放的舆论四起,甚至有不少人把反对和平演变与改革开放对立。改革开放面临了新的历史节点,即将迎来更为严酷的考验。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不顾高龄,毅然来到了深圳。
邓小平刚一到深圳,便提出要到处去看看。
彼时,邓小平的二女儿邓楠提起了多年前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字的事情。
让众人没想到的是,邓小平竟然能一字不漏的把那句话复述出来:“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