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广西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桂林市、钦州市等等。今天,我们广西的首府南宁市,南宁市是广西14个地级市之一,下辖了7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总计12个区县。南宁市的总人口,达到了870多万,全自治区第一位。那么,南宁市12个区县的区划结构,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5大省级自治区之一、也是我国34个省级区划之一。广西属于我国的沿海省份和人口大省,近年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发展,广西各地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钦州港的逐步扩大,对广西各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广西的总人口达到了5010多万人,超过了福建省、辽宁省等省份,人口基数并不算少。
广西下辖了14个地级市,南宁市属于其中之一。与此同时,南宁市也是广西的首府,总人口达到了870多万人,下辖了7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总计12个区县。2020年,南宁市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730多亿元,在西南各省中,与贵州省会贵阳市,在伯仲之间。当然,两个城市各有千秋。关于贵阳市和南宁市的对比,我们以后慢慢聊。
其实,南宁市的区划调整,与广西的区划调整,二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我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起源于宋朝,例如京东路、广南西路、陕西路等。其中,广南西路就是广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由来。在元朝之前,我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消灭了西夏国、大金国、大理国、吐蕃、南宋等一系列政权。
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庞大帝国,不过,随着疆域的迅速扩大,元朝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问题,逐步显现。面对全国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元朝根本不知道如何管理。面对各地错综复杂的人口数据、耕地土质、农作物产量情况,让元朝不知所措。
我们以各地的耕地为例,由于各地气候和地质结构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地的耕地,则分为了沙土地、黄土地、水浇地、梯田等10多个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耕地,还分为了甲乙丙丁等类型。各地的农作物分为了大豆、高粱、水稻、小麦等等,出现了五谷杂粮的说法,对此,元朝非常头疼。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本无法满足元朝管理的需要。
至于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出现了很多漏洞。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成熟经验上,融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基础框架,进一步调整以后,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湖广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等等。当时,广西还没有设立为省份,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划入了湖广行省管理。至于湖广行省,管辖范围很大。
包括了湖北大部分地区、广西大部分地区、湖南全境、贵州部分地区和广东部分地区,每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了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各个县,相当于设计了4级区划。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区划的基础,但并不完善,各方面的问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