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名《大林寺桃花》,是唐人绝句中的一首珍品,作者白居易。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时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四月初夏,他与朋友十七人来到了庐山上的大林寺,这个时节,山下芳菲已尽,而他们不期在寺中遇到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又惊讶,又欣喜,于是写出这首妙趣横生的小诗。

作者眼中,春天像个调皮的孩子,与人们玩着捉迷臧的游戏,正当人们在山下为她的离开而懊恼的时候,谁想,她爬上了庐山,躲进了大林寺。鲜艳的桃花是靓丽的笑脸,是春天对童心和好奇的奖励。
大林寺的所在是如今庐山上被誉为“匡庐第一境”的花径,这里花木扶疏,苍松翠绿,可谓人间仙境。

庐山上可不止花径这一处给诗人以灵感的仙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登上庐山,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庐山,歌咏庐山,创作了数不清的诗词歌赋,有的赞叹庐山之雄奇和险秀,有的感喟庐山之神秘和多变,比如我们都熟悉的《望庐山瀑布》和《题西林壁》。
李白眼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眼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今天的文章,将带大家深入庐山,看清庐山真面目。

西线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庐山市,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阳湖畔,自古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景区很大,分为东线和西线,景点多而散,有的景需要爬山,有的又需要下山(如果住在山上),光是可供参观的博物馆、各类近代别墅等就有很多座,所以一般会安排两到三天时间,夜宿庐山上的牯岭镇。

牯岭镇是庐山市下辖镇,位于庐山山腰上,是庐山游客中心所在和前往东西线各景区的中转站,往东可达三叠泉,南部是汉阳峰,西到铁船峰、石门涧,北可达小天池、大寨。但牯岭又不仅仅是个中转站,这座小镇极具特色,本身也是庐山一景。

牯岭镇海拔1164米,三面环山,一面临谷,素有“云中山城”的美誉。镇上有不少观景台,凭栏远望,一座座红顶、黄顶、绿顶的房屋密密麻麻列于山间,颜色鲜艳,再加上秋色点缀,像一幅艳丽的油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