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利用这种多元化的身份构建起了一个同时涵盖国内各大族系的多元帝国。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开始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内部的各族系之间还能有你我之争吗?这时无论是什么民族都必须要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这时也就有了中国和西洋、东洋的区别了。到了1901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国民族”这一概念。

梁启超将中国民族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先秦时代是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的时代;汉朝到清朝前期是中国和亚洲各国竞争交流的时代;清朝后期以来是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共同对付西方殖民入侵的时代。1902年梁启超将中国民族改为中华民族。中国的民族观念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全新的阶段。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自秦始皇以来在中国延续2133年的皇帝制度就此画上了句号。《清帝退位诏书》在结尾写道:“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东北、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从而直接确立了我国对这些地区的主权法理依据。

网上有一种说法认为清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就是带来东北地区作为自己的“嫁妆”。其实清朝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不在于疆土,而是确立了完全彻底的大一统制度。要说东北是清朝入关带来的“嫁妆”,那么明朝在东北所设的奴儿干都司算什么呢?东北不是清朝带来的“嫁妆”,而新疆、西藏等地也同样不是:早在汉唐时期就曾在西域、漠北地区设置过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等行政管辖机构。

如今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显然不是一天形成的,然而中国的领土扩张和西方国家有一点很大的不同:中国的扩张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自然实现的,而不是向西方国家对待印第安人那样直接用武力征服。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也曾采取过军事手段:汉唐鼎盛时期就曾创造过封狼居胥、燕然勒功这样的赫赫武功,然而这种军事征服的方式会随着中原王朝势力衰弱时出现强烈的反弹。

因此历史上中原王朝的扩张更多是通过政治攻心、经济革命、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的。诸葛亮对孟获等南中少数民族首领的攻心策略就是这样一种典型例子:通过攻心手段使这些少数民族首领自愿归顺中原王朝。这种扩张模式是通过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比起西方国家那种用赤裸裸的武力进行扩张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模式。这种潜移默化的模式其实比武力扩张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