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海南岛上生活着一支回族,然而与其他回族一般使用当地汉语所不同的是:这支回族使用的是一种与岛上的汉、黎、苗各族语言迥然不同的回辉话。这种语言属于南岛语系,而与这种语言最为接近的是如今生活在越南中部地区的占族人的语言。这支回辉人的祖先是10个世纪前从海路来到海南岛定居的东南亚穆斯林商人,而西北地区的回族主要由中亚、西亚一带的穆斯林后裔演化而来。

散居在尼泊尔、中国、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喜玛拉雅山脉两侧的夏尔巴人又称雪巴人、谢尔巴人。全世界的夏尔巴人约有15万人,其中分布在尼泊尔境内的最多。我国西藏自治区的定结县陈塘镇和聂拉木县樟木镇一带也生活着大约2000名夏尔巴人。夏尔巴人的语言属于藏语群,但夏尔巴人没形成自己的文字,所以一般使用藏文作为书面语。如今夏尔巴人主要以登山向导为生。

克木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老挝、越南和泰国。克木人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克木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克木人内部又分为"克木泐"、克木老(老挝迁入)、克木交(越南迁入)三个群体。我国的克木人集中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洒镇和勐腊县勐腊镇、勐捧镇等地的热带雨林中。解放前克木人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上世纪70年代克木人开始走出山林来到河谷平坝边缘定居。

在云南省边陲的哀牢山、无量山一带海拔1800米的山区生活着大约4万苦聪人。源于古代氏羌部落的苦聪人在《新唐书》中被记载为“锅挫蛮”。解放前苦聪人是一个居住在深山老林鲜为外界所知的神秘族群。1956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工作队在中越边界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原始森林里发现了苦聪人的踪迹。从60年代起苦聪人在政府的帮助下逐渐走出山林。1985年苦聪人被划归为拉祜族。

拉基族是一个在中越边境跨界居住的族群:位于越南北部的河江省和老街省的10000多名拉基人被官方认定为一个单独的民族。如今越南拉基族中的龙姓被认为是在18世纪中叶从中国云南省迁移过去的;王姓则被认为是汉族后裔。我国境内的1600多名拉基人主要生活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及麻栗坡县。目前马关县内的拉基人归为壮族,麻栗坡县的拉基人归为彝族。

居住在湖南省西部山区瓦乡人有着不同于苗族、汉族和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瓦乡人的语言与苗语有些接近,但却又并不属于苗语。瓦乡话也不属于汉语的任何一个方言系统:瓦乡话既不属于湘语,也不属于湘西一带流行的“客话”(西南官话的一种),至今语言学家仍把瓦乡话单列。一般认为瓦乡人可能是汉朝时期分布于今湘西、鄂西南的“五溪蛮”的后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