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特性的存在,所以我们即便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高度,最终得出来的马赫数也都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高空空气稀薄,空气阻力下,马赫数就会更高一些;而低空空气含量丰富,阻力较大,马赫数自然也就会低一些。

事实上不止是对马赫数的运用要求,其他许多类似的基本物理量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很像我们在答题的时候,题目都会尽量的将变量完全锁定,这样才会方便我们进行作答。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些数值的考究,也就是为了让实际数据更加趋近理想化,极大程度上削弱变量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我们在研究这种实际问题的时候,才有可能无限接近理论数值。
当然,有关于马赫的运用要求只需要稍作了解就行,大可不必执着于此。毕竟马赫数常用在各类飞行器上面,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科学家们对于这种数值的测量极其严格,也主要是尽可能地避免误差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运用范围
和影视作品中的运用范围一样,马赫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用来形容高速飞行器。我们经常听到的超音速飞机与亚音速飞机等等,就都是以马赫为单位。例如美国最著名的F-22战斗机,人们就经常会以2.25马赫来形容它的速度。如果换算为米/秒来形容,那大概就是765米每秒。仅仅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F-22战斗机的性能究竟有多么强悍。
除去战斗机之外,航天飞行器也常常会用到马赫这个单位。以我们国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例,在“胖5“将卫星送入轨道的时候,它的速度就已经达到了33到34马赫之间,也就是11570米/秒。在这个速度下,别说是美国的F-22战斗机,就连弹道导弹的俯冲速度都只能达到十几马赫,这显然是无法追上运载火箭的速度的。

当然,除去这些尖端科技产品之外,其他军事武器的运动速度都很难被马赫进行概括。例如RPG-7火箭筒的速度到达了0.8马赫,可人们最习惯的还是将它的速度描述为300米/秒。
马赫的影响
事实上,科学家们在了解了马赫之后,对其他物理变化量也有了新的推测。以加速度为例,不断变化的加速度或许在未来的研究中就会运用到类似马赫的猜想。当一个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变化加快,且变化的曲线越来越大时,我们就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来进行描述。

除此以外,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知的进步,像这样的特殊物理量必然会越来越贴近生活,我们普通人也自然需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行。倘若未来的某一段时间里面,当人们在交流形容基本物理量变化的时候,我们完全不知道交流的含义是什么,那岂不是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