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岜沙苗族村寨,中国最后一个枪族部落
由此引发出来的问题是,如何去寻找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人物和家庭。他认为,应首先考虑寻找各民族的代表人物,参加他们民族特有的节日庆典,或者邀请民族传人布置道具场景、添加民族特有的元素、在特定地点拍摄全家福。但同时,很多民族有不同的分支,由于历史原因其聚集地也相当分散,如苗族就广泛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的各个自治州、自治县,甚至美国也有苗族,所以必须去研究他们民族的文化样式,比如音乐、图腾等。陈海汶介绍,“后来我就去翻书,掌握到一个规律,要找这个民族成名最早的地方,然后在这个地区里找到族员集中的典型村寨。”经过近十年的持续跟踪和积累,2017年7月始,他带领团队再次踏上重访拍摄之路。
2017年7月,四川德格县 260 多年的藏族印经院劳作现场
2017年7月,西藏昌都,丁青县孜珠山海拔4800米,参加12年一遇的藏族苯教神舞法会活动的藏民
2018年3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一镇红万村,相传千年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2018年3月,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一镇起飞村,相传千年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2019年8月,台湾屏东县雾台村,台湾少数民族之一鲁凯长者的背影
2019年10月,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李高村保安族婚礼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汉族如何表现,令人好奇。为此,在进行汉族的拍摄前,陈海汶首先想到这三个地方:最早的汉土咸阳、母亲河黄河壶口、儒家思想发源地曲阜。最终,陈海汶以曲阜的崇光门为背景,综合中山装等汉族在各分布地的特色服装,以孔家三代人为结构形成了汉族的全家福。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他们就是我们’,我就用这种定调来拍,”陈海汶强调,“以一种18世纪的油画感为底色,普通人也给他拍得诗情画意。” 我们得以观看到,呈现在这本画册中的人物大多平静、肃穆,完整地记录下生活在不同土地上的各个民族的生活、劳作,参加祭典的状态;光线、烟雾、山野,红万村的彝族村民在阿细祭火节中狂舞,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引领野象在林中穿行,阿里河地区的鄂伦春人在野外狩猎,等等。那一刻,陈海汶将“他们”当作“我们”——家人一般看待,以传统照相馆经典全家福的摄影方式,庄重地将“他们”记录在底片上,人物得到永生,历史得以延续,我们由此看着“我们”自己的模样——各民族“祖宗生活的样子”,陈海汶这样认为。
2020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毛南族民间传统傩戏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