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午,2021(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发生严重事故,多人死亡,令人痛心。
与普通马拉松不同的是,这次比赛的参赛者要在山地连续跑十多个小时甚至更久,赛道绝大部分都处于无人区,无法及时提供补给和医疗救助,不但对参赛者能力要求极高,也十分危险。
更糟糕的是,比赛过程中突然遭遇极端天气。当时大部分参赛者正处于一段8公里距离的赛区,此处需爬升1000米,而且非常陡。越往上爬,风越大、雨越大、温度越低,体感温度更低。很多选手全身湿透,风吹得站不住,冷得受不了,即使把保温毯裹在身上,也瞬间就被风吹散开。
即便到达山顶,也没有可补充的食物、饮水,更不可能有热水,暴露的山体无处可休息,且无法在此处退赛。
到23日上午,172名参赛人员中,共搜救接回151人,其中8人轻伤在医院救治。另有21名参赛人员找到时已失去生命体征,死于失温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冻死。
严重失温会导致死亡
失温在医学上是指人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身体丧失过多热量后体温逐渐降低,生理机能随之减弱,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相对于发烧(体温计最高42℃),人体(躯干部位)失温不到3℃就会有致命危险;而四肢的温度下降20多度仍然能够生存,但会造成冻伤。
登山等户外运动,尤其是冬季天气寒冷时的冰雪运动,因为在高海拔地区,空气含氧量低,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如长期暴露于低温、大风、缺氧环境,加之缺乏适当的保暖措施,极易发生失温症。
穿着湿衣物比在干燥衣服“失温”速度快25倍;处于风速9s/m的环境时,体感温度为0℃。另外,水中的导热系数比静空气大32倍,在水中将比空气中的失温速度快32倍,因此失温是落水者除淹溺外的另一大死因。
“打寒战(发抖)”就是轻微的失温,如果失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身体会停止发抖。当体温降到35℃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直接后果是内分泌紊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即使经过抢救挽回生命,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户外活动要避免淋湿全身
人体正常体温为35.8—37.2℃,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降低6℃。人体体温会在环境影响下,通过蒸发、辐射、对流、传导而降低。
因此,除非温度每天都接近30℃,否则户外运动时,要记得在身边多带件衣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户外如遭遇失温现象,要学会就地取材,例如大塑料袋也能短暂地防风防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失温是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极度严寒引起的。因为流动的空气不断把热量由体表移走,这种“风冷效应”使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更低,因此应避免暴露在寒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