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公关有哪些技巧?
我们都知道,公共关系的五要点“主体、对象、手段、本质、目标”。公关不像其他营销活动,它是一项需要长期运营和的工作。
而第一项,就需要从主体——品牌或企业自身开始。品牌需要时刻自身的形象,如品牌“人设”是否受到认可?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是否等同于品牌想要传达的形象?品牌是否有负面信息?一般通过舆情监测就可以获得以上问题的答案。如五菱的口罩、地摊车包括后来出现的螺狮粉都在践行“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这个口号。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若不能及时发现负面信息并对此做出应对,可能将变成公关危机,从而影响到品牌形象。
对于公关的对象,也需要有所了解,如他们是谁、处于哪个年龄层、活跃于哪些媒体平台、有什么兴趣爱好、喜欢怎样的沟通方式等。钉钉在b站的求饶视频,针对的就是打差评的小学生。当你已经清楚地知道要跟谁沟通,使用怎样沟通的方式更好(对应“手段”),才能制定出更合适有效的公关方案。
互联网的信息非常繁杂,既需要甄别信息是否有效,还需要剖析信息背后反馈出来的问题,如网抑云这个梗的流行,是反感对部分无病呻吟者,核心问题并不出在刷梗的人,而是搅乱社区环境的评论-让真正需要心理疏导的人更难得到帮助,也影响社区氛围。云村治愈计划就是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治愈”与“净化”。所以遇到舆情危机时,需要公关人员有“火眼金睛”,能通过现象看本质。
20%-50%的人会为口碑买单,公关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在公众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口碑。不管采用何种公关手段,都要和公众“做朋友”而不是“树敌”。